【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万毅,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出生鄠邑,求学杨凌,就业西安。文学的芳草地上,追求诗意的远方,编织七彩的梦境。已发表各类题材作品千余篇,并有文集《浅墨飞花》上、下册出版发行。
《自行车后座的她》
"张明远,听说你退休了?来来来,这杯必须干了!"
张明远笑着举起酒杯,与老同学们一一碰杯。十几个当年的同窗围坐一桌,啤酒瓶在转盘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笑声不断。
"哎,张明远,还记得林晓雅吗?"班长范建军突然问道,眼睛里闪着促狭的光,"你自行车后座上那位。"
张明远的手微微一顿,啤酒在杯中晃了晃,泛起一圈细小的泡沫。林晓雅,这个四十年没听人提起的名字,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对对对,咱们班的金童玉女!"旁边的李丽拍手笑道,"那时候谁不知道啊,张明远的自行车后座是林晓雅专属座位。"
张明远感觉耳根有些发热,他低头抿了一口酒,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浇不灭突然涌上心头的热度。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轻盈地跳上他的自行车后座,双手轻轻拽着他的衣服下摆。
"她后来去哪儿了?"有人问道。
"出国了,定居在加拿大。"班长回答,"很有成就,搞科研的。"
张明远默不作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边缘。到国外定居了,原来她真的实现了她的物理研究梦想。他拿起酒杯,又喝了一口,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高一开学第一天,县二中的校门口挤满了前来报到的新生。张明远站在梧桐树下,攥着父亲刚给他买的二手二八自行车把手,手心全是汗。这是他第一次离家住校,周围全是陌生面孔,让他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张明远"。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明远转身,看见林晓雅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裙子,拎着书包站在那儿。她的马尾辫比暑假时长了些,眼睛还是那么亮。
"晓雅,你也考上二中了?"张明远惊讶地睁大眼睛。虽然同村,但暑假里他跟着父亲在地里忙活,竟不知道这个消息。
林晓雅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嗯,村里就我们俩考上了。"
那一刻,张明远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遇见同村的人,就像是寒冬里突然遇到了一盆炭火。
"你……怎么来的?"张明远问道,注意到林晓雅没有带行李。
"走来的,我爸送我一起来的,他刚走。被褥什么的已经放宿舍了。"林晓雅指了指校门内,"你呢?"
"骑车来的。"张明远拍了拍自行车座,"我爸说住校了每周可以回家一次,有车方便。"
林晓雅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每周回家的时候,能捎上我吗?"
"当然!"张明远答应得飞快,生怕她反悔似的,"我们一个村的,本来就该一起走。"
就这样,从高一开始,每周六中午放学后,林晓雅就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等着张明远推出他那辆总爱"吱呀"作响的二八自行车。她总是侧坐在后座上,双手先是拘谨地抓着座位下的铁架,后来渐渐自然地扶住张明远的腰。而张明远则会刻意放慢速度,让那段十五里的乡间土路走得再长一些。
秋去冬来,自行车轮碾过落叶,又压过薄霜。每周的同行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约定,也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同学开玩笑说张明远的自行车后座是"林晓雅专座",他只是红着脸笑笑,从不否认。
高二那年春天,全县中学生物理竞赛,林晓雅拿了一等奖。颁奖那天,她站在台上,胸前别着大红花,衬得脸颊格外红润。张明远在台下拼命鼓掌,手掌都拍红了。
"张明远,奖状给你看看。"放学后,林晓雅难得地主动跑到自行车棚等他,手里挥舞着那张印着金字的纸。
张明远接过奖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指尖,两人都像触电般缩了一下。他低头看奖状,鼻尖萦绕着林晓雅身上淡淡的肥皂香。
"真厉害。"张明远由衷地说,"你将来肯定能考上物理专业的好大学。"
林晓雅把奖状小心地收进书包,跳上自行车后座:"那你呢?你想考哪里?"
"我啊……"张明远蹬起车子,"能考上本省的就不错了,我爸说让我学工业。"
他感觉到后背被轻轻戳了一下:"明远,你那么聪明,只要再用功一点,肯定能考得更好。"
张明远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骑得更快了些。风吹起林晓雅的马尾辫,发丝偶尔拂过他的后背,痒痒的。
那次竞赛后,林晓雅在学校里出名了。几个"学习小组"邀请她加入,但她总是婉拒,宁愿晚自习后和张明远一起在操场边背英语单词。
五月的一个周六,张明远照例在梧桐树下等林晓雅。远远地,他看见她和班里几个女生一起走出来。其中一个穿着时髦红裙子的女生突然大声说:"林晓雅,你每周都坐那个破自行车回家,不嫌丢人啊?"
张明远的身体僵住了,握着车把的手攥得发白。他看见林晓雅停下脚步,转身对那个女生说了什么,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张明远是我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他的自行车比任何小汽车都让我感到安心。"
那一刻,张明远感觉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又酸又胀。当林晓雅走过来,跳上自行车后座时,她第一次主动环住了他的腰,抱得很紧。
"晓雅……"张明远嗓子发干。
"别说话,明远,我们回家。"林晓雅把脸轻轻贴在他背上。
那天回家的路似乎特别短。夏日的风吹过麦田,掀起层层绿浪,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甜香。张明远骑得很慢很慢,希望太阳晚一点下山。
高三开学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两人措手不及。离村还有七八里路时,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张明远急忙把车骑到路边一座废弃的土地庙里躲雨。
庙很小,两人挤在屋檐下,衣服还是湿了大半。林晓雅的白衬衫被雨水浸透,若隐若现地显出里面蓝色背心的轮廓。张明远慌忙脱下自己的外套递给她,眼睛盯着破庙墙角的一只蜘蛛网。
"明远,你也湿透了。"林晓雅接过外套,却没有披上,而是伸手替他擦了擦脸上的雨水。
她的手指冰凉,却让张明远的脸烧了起来。两人四目相对,又同时移开视线。雨声哗啦啦地响着,却掩盖不住彼此剧烈的心跳声。
"雨小了,我们走吧。"最终是张明远打破了沉默,声音比平时低哑。
回村的路上,两人都没说话。林晓雅的手轻轻搭在张明远腰间,隔着湿漉漉的衣服,他能感觉到她掌心的温度。
那天之后,有些事情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他们还是每周一起回家,只是话变少了,沉默中却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高三下学期,林晓雅收到了天津大学的提前录取通知,学校还承诺提供全额奖学金。消息传来那天,整个学校都轰动了。
"晓雅,你太厉害了!"张明远由衷地为她高兴,却又感到一丝苦涩。“林晓雅被录取到这么好的学校,而我呢?能考到一个学校吗?”
放学后,林晓雅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跳上自行车。她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捏着录取通知,眉头微蹙。
"怎么了?"张明远推着车走过来。
"明远,我在想……"林晓雅抬头看他,眼睛里有犹豫,"也许你也能考到天津去。"
张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我会努力的,可是……"
"哦,应该没有可是。"张明远拍拍自行车后座,"上来吧,别让你家里等急了。"
林晓雅咬了咬嘴唇,最终点点头上了车。那天回家的路上,她紧紧抱住张明远的腰,脸贴在他背上,像是要把这个感觉牢牢记住。
高考前最后一次回家,两人都心事重重。张明远知道自己成绩中等偏上,最多能考上本地的工业大学;而林晓雅已经确定要去天津了。
"明远,"快进村时,林晓雅突然说,"无论将来怎样,你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张明远刹住车,一只脚撑在地上,没有回头:"嗯,你也是。"
夏日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高考结束后,林晓雅要提前去天津参加大学的夏令营。出发那天,张明远帮她把行李绑在自行车后架上,推着车送她去汽车站。
"最后一次坐你的自行车了。"林晓雅轻声说,手指轻轻抚过已经斑驳掉漆的车架。
张明远喉咙发紧:"以后……放假回来,我还可以接你。"
林晓雅突然抓住他的手:"明远,等我毕业了,我们一起……."
汽车喇叭声打断了她的话。去火车站的班车要发车了。
张明远帮她拎行李上车,站在车窗下仰头看她。林晓雅趴在窗边,眼圈发红:"明远,给我写信,好吗?"
"一定。"张明远点头,声音哽咽,"你……一个人在外地,好好照顾自己。"
车子启动时,林晓雅突然从车窗扔出一个小纸团。张明远捡起来打开,里面是一张照片,是他们高二时在学校门口的合影,背面写着:"无论骑多远,别忘了后座上的我。"
张明远站在原地,看着汽车卷起的尘土渐渐散去,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照片。
那年秋天,张明远如愿考上了本地的工业大学。他每周还是会骑自行车回家,只是后座上再也没有那个扎马尾辫的女孩了。
第四年夏天,他收到林晓雅从天津寄来的信,说她获得了去国外交换学习的机会。
张明远回信祝贺她,信里只字未提自己已经打算在当地的一家兵工企业上班的事。后来,信件渐渐少了,最后完全断了联系。
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同学聚会上,那个名字再次被提起。
"张明远!"一个声音把他拉回现实。班长范建军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旁,"来,咱俩喝一杯。"
张明远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好,干杯。"
"我刚接到一个电话,"班长神秘地说,"猜猜是谁?林晓雅!她在加拿大看到了我们聚会的照片,特意打来问你的情况。"
张明远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还好吗?"
"好得很,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班长意味深长地看着张明远,"她说下个月回国,想见见老同学,特别是你。"
张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替我向她问好,但我可能……不太方便单独见面。"
班长拍拍他的肩膀:"我懂。四十多年了,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张明远回到家,妻子正在客厅看电视。
"聚会开心吗?"妻子问道,递给他一杯温水。
张明远接过水杯,在妻子身边坐下:"挺好的,见了许多老同学。"他顿了顿,"有人提到了……我高中时的一个同学。"
妻子敏锐地看了他一眼:"女同学?"
张明远点点头,然后握住妻子的手:"只是些青春回忆罢了。"
妻子笑了笑,靠在他肩上:"每个人心里都该有点小秘密。只要你知道回家就好。"
张明远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是年轻时的林晓雅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容灿烂;另一个是现在的妻子,温柔地依偎在他身旁。
他知道,有些记忆适合珍藏,而有些幸福,就在眼前。
第四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4月26日--6月25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茅盾,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中国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茅盾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第四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2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2、《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