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克斌 杨武经 胡世红 韦凤彭
覃守贵 岑振钧 吴荣光 梁汉思
林焕然 冯 冰 陈统才 韦继远
黄秋莲 秦家悦 周聚光 苏茂华
邓宏声 石统权 张 峰 潘道喜
罗泽云 申长青 刘怀英 莫宽延
黎俊国 周进伟 韦香麦 萧根源
黄忆画 岑维民 郑汉文 吴荣光
李承君 莫 英 李 春 崔荣生
韦秀孟 梁高云 冯颖红 毛桂兰
本期审稿:李承君
夏气蒸腾催旺勃 炎阳灿烂兆丰盈
一、时政风云
入仕莫贪方平安
文/杨克斌
从无甘蔗蜜双端,入仕敛财眠不安。
本是暮年风日好,罪尤深陷伴牢餐。
反腐曝虎王
文/ 杨武经
反腐惊雷曝虎王,经年道貌坐廉堂。
肃贪岂有回头箭,荡尽阴霾正气彰。
文/胡世红
新冠三载卷瘟风,多少苍生命告终。
病毒溯源除祸害,阴谋揭晓亮晴空。
真凭实据鞭山姆,仗义追根问白宫。
旗帜鲜明非忍辱,单挑纸虎怒张弓!
贺柳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文/韦凤彭
柳韵江风织锦章,殊荣冠冕耀壶梁。
紫荆焕彩千街艳,文庙凝辉百代芳。
匠艺擎旗兴骏业,龙潭映日沐晴阳。
今朝喜奏凯旋曲,奋楫中流续远航。
祝贺柳州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文/覃守贵
千年古邑凯歌旋,廿一辛勤终结缘。
环卫晨昏不遗力,机关上下岂松弦。
可伸能屈雄心在,屡败愈冲骨气牵。
子厚治功开妙理,文明追梦谱新篇。 
文/岑振钧
小满随时至,人间锦绣天。
薰风翻绿稻,骤雨戏青莲。
蔗密农家乐,桑疏蚕宝眠。
因将和顺气,挥洒舞翩跹!
小满
文/吴荣光
垄上新秧绿意扬,鸣蝉始噪藕花香。
风梳细柳莺声脆,雨润初荷蝶体藏。
蛙鼓平塘惊月影,萤飞曲径带星光。
薰风吹拂骄阳足,繁茂田畦暑未央。
小满吟
文/梁汉思
小满和风麦灌浆,夏初霁雨种田忙。
岚山叶绿葱茏翠,市井花红馥郁香。
杜宇鸣啼图破晓,鼓蛙唱曲怕凄凉。
骚翁节序乘诗兴,反复推敲赋雅章。
丰泽小满
文/林焕然
但逢小满雨淋漓,细洒滂沱总入诗。
泽及万灵千里润,遵循节令每如期。
小满随笔
文/冯冰
蛙鼓连畴闹陌阡,渐浓夏意唤新蝉。
花红落尽青禾壮,知足盈虚福自延。
小满
文/陈统才
小满禾苗绿色深,农夫护理倍操心。
施肥除草防虫病,待到秋来遍地金。
文/韦继远
竹影摇窗暑气浓,莲撑绿伞对蛙恭。
天牵绮梦追蝴蝶,雾去青山锁鹤踪。
独倚凉亭思往事,闲斟老酒敬村农。
蝉声断续林深处,西下残阳染暮峰。
五月榴火
文/黄秋莲
谁言初夏芳菲尽,五月榴花照眼明。
远赏枝头如火焰,近观叶底带莺声。
朱唇半启香犹在,彩蝶翻飞梦已成。
待到秋来瓜果熟,骊珠粒粒报深情。
骆驼山前小荷见蕾
文/秦家悦
山前五月生仙子,出水苞苞粉粉妆。
几叶稀青摇旭日,多枝欲赤染池塘。
心情易见人知醉,世事难言我怎狂。
近岸堤边高一朵,三分笑面七分香
夏风满江南
文/周聚光
熏风轻拂日辞凉,蝉噪高梢昼渐长。
杨柳丝丝千叶嫩,芍榴朵朵万花芳。
田腴蛙鼓禾秧绿,塘碧蕖青菡萏香。
竹影婆娑侵小院,晚来漫倚观斜阳。
初夏
文/苏茂华
夏临四野翠薇鲜,百草争荣映碧天。
紫燕往来梳绿柳,蜻蜓左右戏青莲。
满眸苗壮田园秀,充耳蜂鸣远近延。
风雨调匀农户乐,辛勤付出盼丰年。
咏夏
文/邓宏声
雨急风柔赤日悬,蝉鸣蛙咏碧荷妍。
抽条园柳秧拔节,都道时和富稔年。
文/石统权
瑶都圣地有奇天,峻岭崇山大自然。
金秀角梅红似火,盘王界顶景如妍。
石岩栈道空中架,绝壁云崖梦里悬。
特产琳琅皆滿目,富饶烈景入东轩。
注:“烈景入东轩”,意思是说烈日光照进入了向阳廊檐。词句出自南北朝诗人任昉《苦热》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山魂
文/张峰
深植地球焉可拔,万钧自重撼尤难。
高低远近形起舞,险峻清幽趣未刊。
驾我俄惊尘物小,凌空顿觉乱云寒。
诸君若解峰峦意,收纳峥嵘上顶端。
上龙屯怀古
文/潘道喜
古埠苔深岁月藏,青砖碉舍阅沧桑,
祖承耕种志高远,文继书香脉久长,
断壁犹存漕运迹,陈阶尚记贡橙商。
今朝潮起逐新浪,载梦扬帆向五洋。
游灵湖抒怀
文/罗泽云
波光潋滟映苍穹,秀水青山丽影笼。
湖畔香樟擎大伞,村边绿柳舞东风。
廊桥峻峭天然美,楼宇繁华气势雄。
蹈舞笙歌心畅快,观光赏景乐无穷。
故乡泉塘莲景
文/申长青
十里芙蕖接翠罗,三篙潋滟泛清波。
云移菡萏香盈袖,日映菱歌韵满蓑。
玉露垂珠惊鲤跃,银蟾照影引蛙哦。
舟横野渡烟霞醉,棹碎星河月魄酡。
最是莲房含秀色,何须芡实问仙娥。
赞融安圣女果
文/刘怀英
红珠串串压枝丫,宝石生光映日华。
皮薄恰如蝉翼透,汁甜堪比蜜糖嘉。
提篮巧摘添情趣,入口轻尝润齿牙。
若问融安何物好?玲珑圣果醉千家。
咏大良石门仙湖
文/莫宽延
倒映仙湖近逼天,石门河水洞穿连。
玻桥透面悬溪谷,栈道临崖挂壁边。
旅客观光幽胜致,佳宾静听水淙潺。
登云踏月歌吟唱,走笔行书盼雅篇。
游西江遇雨
文/黎俊国
波光潋滟柳如烟,初夏风轻好入眠。
梦里不知江雨急,船窗打湿几重帘。
园博园晨步吟
文/周进伟
薄雾柔风拂碧园,斑鸠宛啭寂林喧。
落红铺就迎宾毯,幽径浮香醒宿鸳。
登滕王阁
文/韦香麦
纵目名楼望八荒,西来赣水韵悠长。
洪都焕彩丹霞照,一脉清风入阁凉。
文/萧根源
一瓯春露淡烟萦,舌底鸣泉漱玉清。
细涤愁肠魂悟彻,徐消浊气性空明。
和风解意禅心合,微雨知音俗念平。
识得赵州①真谛味,尘烦如洗坐忘情。
注①据《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记,唐代高僧从谂(又称赵州)均以一句“喝茶去”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后世用为典故。
参观柳北游击队革命历史展馆感赋
文/黄忆画
融州烽火忆当年,前辈仁人任托肩。
大扁洲头扬铁炮,广东坳上举钢鞭。
英雄侯信英姿挺,志士梁林志向坚。
今日瞻观怀壮烈,辉煌前景慰忠贤。
赴梧求学
文/岑维民
容邑山冲藏故舍,张门累代读耕家。
萱闱夙慧灵心秀,女织芸编巧手嘉。
追慕贤昆求远学,及笄负笈向梧衙。
三秋砺剑终成器,济世悬壶岁月遐。
甘雨
文/郑汉文
大度宽怀布昊乾,不拘遐迩劲依然。
携扬拂柳声情急,润土蓄墑气韵坚。
春灌夏淋丰稻菽,日臻夜沐惠园田。
四时来去思桑梓,静听天公唱凯旋。
端午祭屈原
文/吴荣光
艾草菖蒲米粽存,端阳五月悼原冤。
直臣当世精忠国,热血怀腔遭闭门。
天问檄文成赋样,离骚著作立诗源。
昏庸朝政遗千恨,竞渡龙舟慰屈魂。
风
文/李承君
竹骨龙躯挣出头,欲凭风力放飞舟。
扶摇直上三千丈,一线缠腰不自由。
家书
文/莫英
旧笺轻展墨香温,字里行间见泪痕。
夜半灯昏亲剪句,晨光犹带昔时恩。
木棉雪
文/李春
似雪非花舞半空,天涯游客泪痕中。
身轻不系垂杨岸,却化浮云向碧穹。
礼赞《百越诗刊》
崔荣生
百越文光映碧霄,笺中气象领风骚。微刊虽小藏天地,一脉清流继楚骚。

文/韦秀孟
古董橙香久远,曾经贡入朝堂。百年古树韵悠长,见证繁华过往。
地理标来增彩,千倾翠意流芳。金珠万颗映秋光,富路通途在望。
注:上龙橙(现称“鹿寨蜜橙”)种植可追溯至清代,曾为皇家贡品,现存百年古树数十株,是农业活化石。
临江仙·山西壶关八泉峡游记
(依钦谱 贺铸体)
文/梁高云
三晋风光名远播,衷情独赞壶关。八泉险峻美空前。旅人皆慨叹,鸟兽尽愁攀。
空载缆车呈万险,人们惊览雄山。游船谷底箭离弦。此番游历后,无绪看他山。
如梦令·踏春 (依钦谱)
文/冯颖红
邑外嫣浓鹂语,春媚不思归路。筠翠倚幽溪,野蔓拂衣蝶舞。 闲步,闲步,可有蘧然无数?
行香子•小满
文/毛桂兰
时近清和,雨细如酥。渐薰风、暗度平芜。青禾孕穗,碧水盈渠。正枇杷黄,蘼芜秀,麦秋初。
月圆将暗,荣生则谢。悟盈虚、天道昭如。浮生若寄,抱朴藏愚。守一分缺,三分敛,六分余。
文/李承君
破额山怀古
青山绕玉落霞飞,万叠云烟入翠微。
刺史诗声犹在耳,兰舟月色尽沾衣。
甘为民役初心守,欲斗朝臣壮士归。
怅望蘋花无暇顾,将身百越洒余辉。
(注:诗的构思源于柳宗元的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这首诗《破额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佳作。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构思,首先要读一读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下面对这首诗逐一诠释:
一、意境营造
首联“青山绕玉落霞飞”,以“青山”“玉”“落霞”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壮美而宁静的画面。青山绕玉,化用柳宗元的“破额山前碧玉流”。落霞飞、云烟入翠微,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背景,为怀古之情奠定了基调。也为颔联作铺垫。“万叠云烟入翠微”,进一步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山色青翠的景象。“万叠”二字,突出了云烟的层次感和厚重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邃与厚重。
二、情感表达
颔联:巧妙化用"刺史诗声""兰舟月色"典故,将听觉(诗声)、触觉(月沾衣)融入视觉画面,形成多维感官体验。“刺史诗声犹在耳,兰舟月色尽沾衣。”将怀古与现实相结合。“刺史诗声”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以诗讽谏、针砭时弊的勇气与担当,而“犹在耳”则表明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回响。“兰舟月色尽沾衣”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仿佛诗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岁月的 的沧桑。
颈联“甘为民役初心守,欲斗朝臣壮士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甘为民役初心守”体现了诗人对那些心系百姓、坚守初心的志士的赞美;而“欲斗朝臣壮士归”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暗示了壮士们在面对朝堂权势时的艰难处境。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授为柳州刺史。
三、历史沉思与精神品格
尾联:"蘋花无暇顾"以物象反衬,将个人命运与百越之地联结,既有"念天地之悠悠"的苍茫感,又具"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情怀。“怅望蘋花无暇顾”,化用了柳宗元的“欲采苹花不自由”。当年曹侍御过象县,泊舟破额山,与柳宗元近在咫尺,而柳宗元因政务走不开,连送一束最劣等的“蘋花”给好朋友都不能够……“将身百越洒余辉。”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四、结构与韵律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首联写景,为怀古铺垫;颔联转入怀古,点明主题;颈联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尾联以“怅望”收束,余韵悠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韵律和谐:全诗押“飞”“微”“衣”“归”“辉”等韵,韵脚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诗中对仗工整,如“青山绕玉”对“万叠云烟”,“刺史诗声”对“兰舟月色”,“甘为民役”对“欲斗朝臣”,显示出诗人扎实的写作功底。

五、注释的关联
与柳宗元诗的呼应:注释提到这首诗的构思源于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的诗多以山水为背景,抒发被贬谪后的感慨与对民生的关怀。这首诗在情感上与柳宗元的诗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理想的坚守,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悟与思考,使这首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六、不足之处
尾联稍弱,笔行到此似乎给人力竭的感觉。若能把自己带进去与首联山水意象形成闭环呼应,或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体而言,这首诗《破额山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