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毓秀 韵铸泉城
——宋俊忠《济南泉水赋》赏析
李 皓
出生于胶东平度一个有泉汩汩的小山村,又在泉城济南的山东师大饱读了四年中文的我,自诩为“爱泉如命”,并给自己起笔名为“浩泉”,网名也命作“泉歌”。凡与泉有关的诗文,我必细读;凡与泉有关的活动,我必参加。以致被生于济南长于济南、同样爱泉如命的侯林先生戏称为“一路货色”。由此,当今天一早在《济南日报》“趵突”文学副刊的“诗城词都忆二安”栏目中,欣赏到相知文友、“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的《济南泉水赋》时,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感知的泉水就像趵突泉里那三眼不可抑制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于是我决定立即动手写一篇欣赏文字。
细细品读,玩味再三,我觉得,宋俊忠先生的《济南泉水赋》,和他此前写作发表的《超然楼赋》《平阴玫瑰赋》如出一辙,同样以生花妙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细腻而壮阔的历史文化长卷。作者以灵动的笔触、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济南泉水的形神韵味、历史脉络与时代风貌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泉城那如梦如幻的泉水世界之中。
赋文开篇“天地毓秀,造化钟灵。七十二泉吐玉,三千弱水生烟”,以气势磅礴之语点明济南泉水乃天地自然之杰作,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泉之世界。“古称历下,今号泉城,脉接岱宗云海,气通东海洪波”,短短数语,不仅交代了泉城的古今称谓,更将其与泰山、东海相连,凸显出泉城地理位置的独特以及泉脉蕴含的雄浑大气。随后对趵突、黑虎、珍珠等名泉的点染,“趵突腾蛟,黑虎啸月,珍珠漱玉,玛瑙浮光”,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泉水以生命与活力,使各泉的特色鲜明呈现,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那喷薄而出的泉水之美。
赋文在描写泉水的形态时,尽显刚柔并济之妙。“激湍时若雷霆乍起,喷雪溅珠;静谧处似碧玉初磨,涵星映月”,动静结合,将泉水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雷霆乍起、喷雪溅珠,展现出泉水的雄浑刚猛;碧玉初磨、涵星映月,则描绘出其静谧柔美的一面。对五龙潭和墨泉的描述“五龙潭深藏大智,墨泉池暗涌玄机”,为泉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突见泉涌若轮,势如奔马;俄而细流淙淙,声若鸣琴”,通过泉涌状态和声音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泉水的形象,同时作者还借泉水“遇浊则清,逢恶则凛”的特性,升华出君子之德,赋予泉水以深刻的人格内涵,使文章的立意更为高远。
谈及泉水的韵味,作者巧妙地将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泉水紧密相连。“漱玉泉畔,易安曾掬水成词;历下亭中,子美对月长吟。柳浪闻莺,稼轩醉里挑灯看剑;明湖载酒,老舍笔端绘尽风流”,李清照、杜甫、辛弃疾、老舍等众多文人墨客在泉城留下的诗词佳作与文化印记,如珍珠般镶嵌在这篇赋文中,生动地展现出济南泉水深厚的文化底蕴。“青石巷中,泉水烹茶香透牖;芙蓉街里,清流洗砚墨生春”,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又从侧面反映出泉水融入泉城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烟火气的泉城生活图。“荷擎翠盖,柳拂雕栏,似闻季羡林先生临水作赋,恍见白石老人点染丹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些文化巨匠一同感受泉水之美。
赋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视角转向泉城新貌。“今观泉城新貌,古韵新声交响。清泉依旧穿街过巷,润泽千门万户;碧水新通地铁长隧,见证沧海桑田”,今昔对比,既体现了泉水一如既往地滋养着泉城百姓,又展示了现代泉城的发展与变迁。“泉水叮咚,奏响生态长歌;明湖潋滟,倒映时代虹霓”,将泉水与生态、时代相结合,彰显出济南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珍视与传承。“泉水文化济南首创,泉水精神世界传承”,更是直接点明济南泉水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
赋文结尾“嗟乎!泉涌千年不止,城因活水常新。上善若水,既滋兰蕙,亦淬精钢”,以感叹句收束全文,再次强调泉水的永恒与活力,以及其蕴含的“上善若水”的精神内涵。“观赏百泉竞涌,可知神州文明何以生生不息;品尝一城清洌,方悟大道至简原在至柔至刚。泉魂即城魂,与天地而存久,共日月而同长”,由泉水升华到对神州文明、大道至理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让读者在领略济南泉水之美的同时,更能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感悟生命与文明的真谛。
总之,《济南泉水赋》毫无疑问是一篇佳作,它融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时代之变于一体,通过对济南泉水的生动描绘与深刻解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充满魅力的泉城形象,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泉水及泉城深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作为同道中人,我与宋俊忠先生结识时间并不长,对他过往的文学创作成就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但仅就今年春节前后他创作的几篇内容与济南有关的辞赋来看,宋俊忠先生的赋文创作无疑已入化境,写事状物如有神来之笔,所及之处总能栩栩如生。我想,这可能与他长期浸润济南、长期赏读“二安”(辛幼安、李易安)诗词、对泉城济南的了解已深入骨髓有关。没有幼安居士的悲壮,没有易安居士的凄婉,却深得“二安”居士的诗词神韵,这或许正是宋俊忠先生近期辞赋创作几乎篇篇都是上乘之作的真正原因。
为宋俊忠先生的《济南泉水赋》击节赞赏,祝愿宋俊忠先生有更多更好的辞赋作品问世!
( 2025年5月27日上午草就于济南市莱芜区阳光花苑)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网名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单位,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链接:
济南泉水赋
宋俊忠
天地毓秀,造化钟灵。七十二泉吐玉,三千弱水生烟。古称历下,今号泉城,脉接岱宗云海,气通东海洪波。趵突腾蛟,黑虎啸月,珍珠漱玉,玛瑙浮光。或见素练垂空,琼珠迸雪;或闻龙吟虎啸,钟磬和鸣。此乃乾坤之肺腑,齐鲁之精魂也。
其形也,刚柔并济。激湍时若雷霆乍起,喷雪溅珠;静谧处似碧玉初磨,涵星映月。五龙潭深藏大智,墨泉池暗涌玄机。突见泉涌若轮,势如奔马;俄而细流淙淙,声若鸣琴。遇浊则清,逢恶则凛,化柔水为冰锋,守人间之正道。此真君子之德,既怀温润,亦具锋芒。
其韵也,文脉绵长。漱玉泉畔,易安曾掬水成词;历下亭中,子美对月长吟。柳浪闻莺,稼轩醉里挑灯看剑;明湖载酒,老舍笔端绘尽风流。青石巷中,泉水烹茶香透牖;芙蓉街里,清流洗砚墨生春。荷擎翠盖,柳拂雕栏,似闻季羡林先生临水作赋,恍见白石老人点染丹青。
今观泉城新貌,古韵新声交响。清泉依旧穿街过巷,润泽千门万户;碧水新通地铁长隧,见证沧海桑田。泉水叮咚,奏响生态长歌;明湖潋滟,倒映时代虹霓。此乃活态之文物,永恒之史诗,以水为墨续写华章,凭泉作弦长弹绝响。
历下无田不流水,齐州遍地有泉声。
泉城历史万年久,泉字形成五帝名。
骨刻图文造字,喷涌向上奔流不息;
隶书白水为泉,玉壶飞花舞曲无终。
泉水文化济南首创,泉水精神世界传承。
嗟乎!泉涌千年不止,城因活水常新。上善若水,既滋兰蕙,亦淬精钢。观赏百泉竞涌,可知神州文明何以生生不息;品尝一城清冽,方悟大道至简原在至柔至刚。泉魂即城魂,与天地而存久,共日月而同长。

《济南日报·趵突》副刊2025.5.27.(第五版)首发

宋俊忠,作家、策划专家,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吴伯箫研究中心副主任,《万松浦》俱乐部副主任,济南市历下区企业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竹庐书院院长。1998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特聘专家,著有《烛下集》《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楚风》《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工人日报》《山东广播电视报》《农村大众》等报刊杂志刊发作品200余万字,主编、参与主编《玫乡彩虹》《网事如歌》《济南文学大系》《济南作家论》《璞玉集》《拾贝集》等多种,代表作《超然楼赋》《平阴玫瑰赋》等。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