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屈子
作者:曹干云
楚风沁润重湖湘
中华半部历芬芳
上下求索歌壮志
宗棠大漠问新疆
2025.5.27于鹏城
……………………………………
附文武泰斗抗日英雄任兄剑老大作:
端午思屈子
任剑
五月思屈子,
洞庭歌事殊。
尊称天下水,
恭敬母亲湖。
鱼戏应长乐,
鸥闲任自娱。
先忧之守护,
旧貌换鸿图。
【每诗一评】曹干云先生的《也说屈子》与任剑先生的《端午思屈子》两诗出彩,曹诗如“射天狼”的穿云之箭,任诗似“醉卧日月”的壶中清酒——前者激荡千年文脉与疆土热血,后者沉淀老兵淡泊与湖山守望。二者共构端午的双重维度:既需“求索”的锐意,亦需“恭敬”的静穆,恰如屈子祠中“光争日月”的匾额,照亮华夏精神的阴阳两面。
曹干云《也说屈子》:以“楚风沁润重湖湘”开篇,将屈原精神与湖湘文化血脉相连,而“中华半部历芬芳”更将楚辞提升至中华文明核心地位(呼应汨罗屈子祠楹联“万顷重湖悲去国”的史诗感)。末句“宗棠大漠问新疆”巧妙关联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以“求索”精神贯通古今,展现“从文脉到疆土”的宏大叙事。
任剑《端午思屈子》:聚焦洞庭湖景(“鱼戏鸥闲”),以“母亲湖”喻家国情怀,末句“旧貌换鸿图”暗含抗日老英雄对民族复兴的期许(如曹干云在《鹏城缘厚》中“狮吼炸裂震云空”的壮志)。
两诗意象与象征:曹诗“上下求索歌壮志” 化用《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强调精神传承(如端午龙舟竞渡的集体记忆) 楹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对屈原文志的礼赞;任诗“先忧之守护” 呼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老兵“武以卫疆,文以载道”的双重担当,如屈子祠联“行廉志洁,与日月齐光”的品格标尺。
曹诗史诗笔法——从楚辞芬芳(“历芬芳”)到边疆固土(“问新疆”),构建文化—疆域的共同体认同,类似《端午祭》中“忠魂不孤,众相惜”的集体缅怀。任诗田园哲思——以洞庭闲景(“鱼乐鸥娱”)反衬“先忧后乐”的士人精神,如《端阳》诗“家国不忘梦图强”的含蓄表达。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千年汨江思屈子
(赖兴荣)
千年怒号诉忠魂,
香棕艾草汩江浔。
百舸竞渡唤屈子,
岁岁端阳倍思君。
2025.5.27于瑶城
【每诗一评】赖兴荣先生这首《千年汨江思屈子》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汨罗江的意象群和端午民俗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追思。
"千年怒号"与"岁岁端阳"形成时间纵轴,将历史悲愤延续至当下;"汩江浔"的实景与"唤屈子"的虚写构成空间张力,暗合"楚韵思乡土"的穿越感。这种结构恰如杨树联语"湘流有寄,三户乡愁何处觅"的时空追问。
"香棕艾草"作为端午典型物象,与徐世平词中"玉粽糯香清"形成味觉呼应,而"百舸竞渡"的赛舟场景构建了集体记忆场。"诉忠魂—唤屈子—思君"形成情感递进,赋予了传统祭奠新的情感厚度,完成从历史叙事到情感升华的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