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赤子衷肠
——读《美丽查干湖》
吉林 何金福
张顺富先生的生态散文集《美丽的查干湖》,是一部充满乡情与自然气息的作品。
作者以质朴无华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勾勒出家乡查干湖的旖旎风华与丰饶物产,追溯其岁月长河中的发展脉络;细腻铺陈湖畔的人文风土、山水形胜、草木荣枯与生灵百态,摹写湖畔人情冷暖与世事变迁,更以远见卓识倡导绿色生态理念。经由其文字桥梁,引动世人目光聚焦查干湖,心生向往,共赴这场湖光山色的邀约,沉醉于自然馈赠的绝美画卷。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以及那份赤子般的真诚情感,以下是我的点滴阅读心得。
一、语言朴素自然,如话家常 。《美丽的查干湖》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语言的朴素自然。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雕琢文字,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家乡的故事。这种语言风格,就像邻里间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毫无距离感,满是质朴与真诚,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在描述查干湖大桥时,作者只是平实地说道:“查干湖大桥全长999米(主桥300米),连接查干湖大桥两边有16公里观湖景观路,开辟出一条查干湖四季旅游黄金路线。”文章没有用那些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去渲染,也没有堆砌形容词来强调大桥的重要性,就像跟老友聊天时,自然地告知对方关于大桥的基本情况,简单直接,却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大桥的规模和意义。
说起冬捕的场景,作者更是细致入微地记录:“冬捕网是大网,一趟通常需要54—60人左右。有二下手、打镩、抛锚、蹚水线、小套、看绦工、赶轮子、镩长、小套子长、车老板儿、核算工、更夫……”他就像一位熟悉冬捕流程的长辈,在给晚辈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种,没有丝毫的夸张和修饰,让人仿佛能看到冬捕现场那热闹而有序的场景,感受到那份忙碌与充实。
聊到家乡的美食时,作者也是直截了当:“查干湖铁锅炖鱼就是其中一种。查干湖湖水是由嫩江、松花江、洮儿河、霍林河以及降雨后湖周边雨水,这五股水汇聚而成的。查干湖盛产大胖头鱼。查干湖胖头鱼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绿色食品,闻名全中国。”就像在饭桌上,作者和朋友分享家乡的特色菜肴,没有过多的包装,只是实实在在地介绍鱼的产地、品种和荣誉,让人一听就明白这道美食的独特之处。
描写查干湖四季的变化,作者同样用最朴实的语言:“春天,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查干湖畔。它们欢声笑语,呢喃喁谈,仿佛在吟诵春天的诗篇;夏天,天空禽鸟云集,丹顶鹤、白鹤、大雁、野鸭、海鸥等200多种禽鸟,在查干湖上空翱翔;秋天,水肥鱼丰,芦苇挺秀,蒲草芬芳,莲荷展果,秋意盎然;冬天,查干湖冬天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冬天。”作者没有刻意的空泛抒情,只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将查干湖的岁时流转如实定格成帧帧画面。这般平实叙述,恰似为远方故友展开一轴水色长卷,以四季更迭的肌理为经纬,让未曾亲临者亦能触摸到湖岸的呼吸与心跳,在晨雾暮雪的细密针脚里,悄然织就对查干湖整年光景的虔诚向往。
作者讲述村里的故事时,语言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村里有个郭五爷,年近百岁,是赫赫有名的编织大师。他编织蝈蝈笼子时,先把芦苇劈开,用专用工具,刮净芦苇内壁,裁出芦苇细条,再把芦苇染上五彩颜色,然后精雕细琢慢慢编织。”这段描述,就像在村头的大树下,听老人们讲述村里能人的故事,生动形象,又亲切自然,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村里浓厚的生活氛围和村民们的智慧与勤劳。
《美丽的查干湖》这种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以其质朴和真实,打动了读者的心。它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带着读者走进查干湖,走进作者记忆中的家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那份浓浓的乡情之中。
二、情感赤子衷肠,似风轻吟 。作者对故乡查干湖的热爱之情贯穿整部作品。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回忆童年往事,作者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真挚而浓烈,如同赤子之心,毫无矫饰,恰似那轻柔的风,在不经意间悠悠吟唱,撩动着读者的心弦。
在描绘查干湖的自然风光时,这缕风便带着对故乡美景的沉醉与赞美,轻轻拂过每一寸文字。春日,风裹挟着破冰的欢愉掠过文字,看燕子衔着南国的云絮归来,在柳丝间编织呢喃的韵脚,作者借燕羽轻颤传递新生的雀跃,让风穿梭于草甸花苞的缝隙,将泥土苏醒的芬芳与生命拔节的脆响,凝成笔尖跳动的春之圆舞曲;夏日,风追着二百余种禽鸟的羽翼翱翔,丹顶鹤振翅掠过湖心时,风便蘸着芦苇荡的碧波写下喧腾的诗行,掠过荷塘时又携着莲蓬的清甜,将盛夏的炽热与生命的蓬勃,谱成在湖面与天际间回荡的交响;秋风起时,风裹着稻浪的金黄与莲实的丰腴轻吟,似渔家老妪摩挲着沉甸甸的渔网,将土地的馈赠与丰收的欢愉,酿成浸润纸页的琥珀色乡愁;及至冬雪封湖,风裹着冰晶在冬捕号子声中旋舞,将千年渔猎文明的火种化作冰面跃动的银鳞,让读者透过文字触到冰层下涌动的文化血脉——这缕风终年不歇,将查干湖的四季魂魄凝成永恒的生态恋歌。回忆童年往事时,这缕风又变得格外温柔,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眷恋。
“60多年前,我的家乡查干湖畔马营子村,有一片宽阔的草甸,春夏之交,百鸟翔集,呢喃欢语,乐满天空。草甸上鸟窝处处,鸟儿此落彼飞”,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回忆着童年在查干湖畔的快乐时光。
那风,就像童年的玩伴,轻轻拂过作者的脸庞,带着童年的欢笑与纯真,在记忆的深处悠悠吟唱。它唤起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童年的深深怀念,也让读者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情感。
作者对母亲、对亲人的情感,也如同这轻吟的风,细腻而深沉。在《福寿牌》一文中,作者通过一块和田玉福寿牌,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这块白色和田玉福寿牌牌长6.2毫米,宽4.2毫米,厚6毫米,蕴含着比较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这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无尽的爱。
那风,带着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轻轻吹过福寿牌,将这份情感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作者对故乡查干湖的情感,真挚而浓烈,似风轻吟,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却以一种细腻、温柔的方式,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缕轻吟的风,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美丽的查干湖》是一部以乡音为墨、以山河为卷的散文集。作者以四季为经纬,将查干湖的晨雾暮雪、渔歌芦影编织成诗,更以童年轶事为引,将湖畔儿郎的赤子之心化作星火,点亮了游子记忆的归途。当文字如湖水漫过心田,我们既见得湖光潋滟处渔舟唱晚的烟火人间,亦触得到草木荣枯间代代传承的文明根脉。
张顺富先生以笔为桨,载着读者驶入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在粼粼波光中,我们终与作者同频——听见湖风诉说千年未改的乡愁,望见生态与人文共舞的永恒画卷。
2025年5月11日写于长春市

【作者简介:何金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协会认证作家、中国兵器工业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教工》《中国教师》《中华诗词》《青年文学家》《吉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600多篇首,参编《全国中学生满分作文》《逐梦芳华中考语文复习》《竞赢中考语文复习》等书籍20多种 。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入选全国文学多种体裁年选 。】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