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俊忠《七律·赠侯林先生》
天 琮
知名作家、诗人宋俊忠《七律·赠侯林先生》这首诗围绕侯林、侯环父女撰写《济南园林七十家》展开,诗意盎然,格律规整,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侯氏父女对济南园林文化挖掘的贡献,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具体是:
一、主题明确,立意深刻
诗歌紧扣侯林父女致力于研究济南园林文化这一主题,高度赞扬他们通过多年努力,为挖掘、传承济南园林这笔少有人知的财富所付出的心血。诗中不仅展现了园林之美,更强调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对文化传承者的敬意,立意深远。
二、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联: “廿六春秋注济南,侯兄犀炬照层岚”,开篇点明侯林花费二十六年专注于济南园林研究,以“犀炬照层岚”形象比喻其如犀角之烛,穿透重重迷雾,照亮济南园林文化的深邃之处,为全诗奠定了对侯林父女研究工作高度赞誉的基调。
颔联:“千般胜境开新卷,万古幽怀证雅谈”,承接首联,进一步阐述其研究成果。“千般胜境”描绘出书中展现的济南园林众多美妙景致,“开新卷”表明此书为济南园林文化开辟新篇;“万古幽怀”体现出园林承载的千古情怀,“证雅谈”说明书中内容为相关文化雅谈提供有力佐证,从园林景致与文化内涵两方面丰富主题。
颈联: “七十琼园承汉韵,百篇云藻溯龙潭”,聚焦《济南园林七十家》这本书,“七十琼园”直接点明书名,强调书中所涉园林众多且精美,“承汉韵”指出这些园林传承汉代以来的悠久韵味;“百篇云藻”形容书中文字优美如彩云般绚丽,“溯龙潭”则表示其内容可追溯至济南的文化根源,深入挖掘园林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尾联: “欲从漱玉寻文脉,一棹烟波待汝探”,以富有诗意的语言作结,“漱玉”指代济南独特的文化符号(李清照词集《漱玉词》),表明济南园林文化与济南整体文化脉络紧密相连,“一棹烟波待汝探”则鼓励作者继续探索济南文化的深邃内涵,为传承文化贡献更多力量,升华诗歌主题,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三、用典巧妙,意象丰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如“犀炬”出自“燃犀温峤”典故,寓意洞察幽微,形象地表现出侯林研究工作的深入细致;“漱玉”借李清照文化符号,巧妙关联济南文化,使诗歌在表达对园林文化关注的同时,拓展到对济南整体文化脉络的探讨,丰富了诗歌内涵。
四、 语言凝练,格律规整
整首诗语言凝练精准,用词考究。如“注”“照”“开”“证”“承”“溯”等动词的运用,生动且准确地展现了侯林父女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同时,诗歌严格遵循格律要求,对仗工整,如颔联“千般”对“万古”、“胜境”对“幽怀”、“开新卷”对“证雅谈”,颈联“七十”对“百篇”、“琼园”对“云藻”、“承汉韵”对“溯龙潭”,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优美。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链接:
七律·赠侯林先生
宋俊忠
济南园林,是千百年来济南的一笔少有人知的巨大财富与文化资源。基于此,济南文化学者侯林与其女儿侯环多年来索隐钩沉,撰写《济南园林七十家》一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余赋诗以赠。
——《题记》
廿六春秋注济南,侯兄犀炬照层岚。
千般胜境开新卷,万古幽怀证雅谈。
七十琼园承汉韵,百篇云藻溯龙潭。
欲从漱玉寻文脉,一棹烟波待汝探。


侯林先生近照
侯林,知名文化学者,散文家,山师大文学院兼职教授。著有散文集《看不见的风景》《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文学评论集《泺上集》:近三十余年潜心济南历史文化、泉水文化研究,专著有《济南名泉史话》《孙中山与济南》《名士临泉》《济南名泉考》(与侯环合者)《济南园林七十家》《百家名士咏济南名泉》(与侯环合著)等。主编《大美泉城》《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济南泉水诗全编》《趵突泉诗文全编》(与王文合编)《济南泉水诗百家精选》等。另有《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老济南的风花雪月》《趵突泉天下第一泉考论》《济南大儒周永年》《济南藏书家传》等待梓。为《风雅济南》《孙中山与济南》等多部电视纪录片总撰稿。为《济南泉水志》“综述”“人物志”总撰稿。散文作品《近之惑》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