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宇
全国劳动模范,宛如时代苍穹中熠熠生辉的星辰,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楷模。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铸就辉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徐虎以“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质朴情怀,温暖了无数百姓的心。而在粤北这片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土地上,在曲仁煤矿那深邃的煤海之中,也有一位闪耀着璀璨光芒被誉为“煤海铁人”的全国劳动模范——曹庭顺。一句“国家需要煤,我的责任就是多挖煤。”喊出了一个煤炭时代的最强音……
光阴更替,曲仁煤矿转瞬110年。让我们顺着时光的倒叙,再次走进曹庭顺在平凡岗位上用汗水浇灌出的煤炭艳丽花朵……
1990年6月24日晚,广东省煤炭系统在曲仁矿务局举行的文艺汇演现场,气氛热烈而激昂。舞台上,女声弹唱节目《歌唱全国劳模曹庭顺》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田。曹庭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煤海第一线,为国家挖出17万多吨煤的感人事迹,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观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节目主持人侯玉婷,被这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一颗渴望见到这位“煤海铁人”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第二天下午,在曲仁局办公楼门前,一场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会面如期而至。曹庭顺那一双因长期劳作而布满老茧、粗糙却充满力量的铁手,与侯玉婷那一双纤细、灵动、传播精神文明的玉手紧紧相握。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几架相机同时按下快门,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永久定格。憨厚与灵秀、稳重与端庄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相互映衬的风采,在特殊的时空里完美交融。
侯玉婷与程前两名主持人怀着好奇与敬意,与曹庭顺亲切交谈。他们心中满是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守在艰苦的采煤岗位上?面对这个问题,曹庭顺没有丝毫犹豫,他用那朴实而坚定的话语回答道:“国家需要煤,我的责任就是多挖煤。”这简短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人们的心上,字字落地有声。
程前(左)侯玉婷(右)与曹庭顺一起合照留影
作为曹庭顺的徒弟,一直在煤炭战线工作的彭良武(后调任仁化县政府工作,直至在仁化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他的回答,心中长久以来对于他“动力问题”的思考瞬间有了答案。曹庭顺的话语,让彭良武联想到世间万物皆有其责。母亲的责任是哺育孩子成长,用无尽的爱呵护孩子的每一步;学生的责任是学习知识,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舵手的责任是掌握航向,引领船只在茫茫大海中安全前行;工人的责任是多出产品、出好产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责任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声音和画面传递正能量。
万事万物正是通过各尽其责而存在和发展,并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人对平凡的工作尽责尽力,就能让平凡的业绩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让平凡的人生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辉。曹庭顺的责任,就是挖煤。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如同坚固的基石,支撑着他在采煤垱头坚守了30多年。
采煤工作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那狭窄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牢笼,每一个动作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恶劣的环境,煤尘弥漫,空气污浊,时刻威胁着矿工们的身体健康;死神的威胁,如同幽灵一般,在黑暗的煤海中游荡,随时可能降临。然而,这些都没能让曹庭顺屈服。他心中“装”满了煤,煤就是他的生命,多出煤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灾难如同无情的暴风雨,不断地向曹庭顺袭来。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每当他走进那黑暗的煤巷,看到那乌黑发亮的煤炭,心中的烦恼和痛苦便瞬间烟消云散。挖煤的责任心,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所有的不幸都抛在了脑后。
为了挖煤,曹庭顺对待每一个班次都如同对待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他从不会少干几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国家挖掘着宝贵的煤炭资源。在他的眼中,煤就是希望,就是未来。只要见到煤,他就全身充满精神和力量,四肢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劲。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煤海中不知疲倦地穿梭,成为了一个快活的挖煤人。
就在安排他与侯玉婷见面的那天上午,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井下,和徒弟一起掘了五架棚。对于他来说,挖煤是他的第一需要,即使是去完成矿里交给的“政治任务”,他也丝毫没有懈怠井下的工作。他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曹庭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从小就对煤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他常常跟着父亲到煤矿附近玩耍,看着那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卡车从眼前驶过,听着煤矿里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心中便充满了向往。他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庭顺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刚进入煤矿时,他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煤工作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技术和经验。为了尽快掌握采煤技术,他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知识。他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在井下工作的日子里,曹庭顺吃了不少苦。有一次,在采煤过程中,顶板突然出现了冒落的迹象。情况十分危急,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但曹庭顺没有丝毫退缩,他冷静地指挥着工友们撤离,自己却留下来处理险情。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排除了隐患,保障了工友们的安全。
从那以后,曹庭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他知道,作为一名矿工,不仅要为国家挖掘煤炭,更要保障自己和工友们的生命安全。他开始更加注重安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曹庭顺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为了多挖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对于家人,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有一年冬天,曹庭顺的母亲生病了,病情十分严重。但当时煤矿正处于生产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繁重。曹庭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矿上继续工作。他只能在下班后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母亲。看着母亲虚弱的身体,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对母亲说:“妈,等我完成了这次任务,一定好好陪您。”母亲微笑着点点头,安慰他说:“孩子,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责任,不用担心我,你好好工作就行。”
曹庭顺把对母亲的愧疚化作了工作的动力,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采煤小组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也越来越好。他的事迹在煤矿里传开了,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曹庭顺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才能让更多的人在煤海中发光发热。他收了很多徒弟,对待每一个徒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教导他们。
他不仅教徒弟们采煤技术,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经常对徒弟们说:“我们是矿工,我们的责任就是为国家挖煤。只要我们心中有责任,再苦再累都不怕。”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徒弟们都成为了优秀的矿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有一个徒弟,刚到煤矿时,对工作有些不适应,觉得工作太辛苦,想打退堂鼓。曹庭顺知道后,找他谈心。他给徒弟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他告诉徒弟,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在曹庭顺的耐心劝导下,这个徒弟重新树立了信心,努力学习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了采煤小组的骨干。
曹庭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多次被评为矿里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后来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接受着人们的掌声和敬意时,他的心中并没有骄傲和自满。他知道,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矿工的鼓励和鞭策。
他把这些荣誉当作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矿工,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些荣誉属于所有为煤矿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模范的精神内涵,成为了广大矿工心中的旗帜。
时光荏苒,曲仁煤矿已经走过了110年的风雨历程。曹庭顺也从一个年轻的矿工变成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但他对煤矿的热爱和对责任的坚守始终没有改变。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矿工在煤海中奋勇前行。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但曹庭顺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力量。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我们心中有责任,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汲取曹庭顺等全国劳动模范的精神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奋进。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的风尚,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曹庭顺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