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查干湖的歌者
——评《美丽查干湖》
北京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
张顺富在离开家乡60多年后,2019年8月1日,重新回到从小生长的查干湖畔马营子村,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总有着无限的眷恋与挚爱。
到了家乡,他便急不可待地四处看看,欣赏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是历时5年,写出了这部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所收60篇作品形成查干湖散文系列,令人瞩目。
读者由此得知查干湖是一座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湖泊。它由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和降雨季节自湖周边流来的雨水——这五股水汇聚而成。水旺的年景,冰冻湖水一米左右,冰上可以行车,就可以捕鱼了。
历史上,最多一冬天撒60趟冬捕大网。捕鱼最多时,一网打出80多万斤鱼。鱼堆的小山一样,一两个月拉不完。当然,查干湖捕鱼的历史久远,从青山头出土的捕鱼文物测定,早在一万年前,查干湖人就已经掌握了捕鱼技术。鱼是查干湖人最早的食物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大辽天祚帝,就曾带着群臣到查干湖渔猎,也由此留下马营子村这个村名和“捺钵”(行宫、行营)这个契丹语名词,延伸成当地现今的一种旅游文化。
辽代之后,从皇帝到百姓,一代代延续着渔猎文化生活。查干湖人耳濡目染,世代传承,娴熟地掌握了捕鱼技术。不论是夏捞还是冬捕,他们都得心应手。丰富的渔猎生活使查干湖一代代鱼把头应运而生,这些鱼把头又把渔猎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鱼把头是冬捕的总指挥,一趟大网下冰湖之后,能否打出鱼来,打出多少鱼来,鱼把头是绝对权威。
自然查干湖冬捕吸引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查干湖的冬捕有着无限的魅力。查干湖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新的查干湖,他们要把查干湖打造成为“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一年四季有主题的旅游休闲胜地,他们正在实施“四节”活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同样让我们领略了60多年前的查干湖人文风光。
那时,人与大雁和谐相处,人们走到成群的大雁身边,大雁仍在觅食,也不飞。大雁把人当作朋友,人们也不打扰大雁。村里家家门前都有燕子窝,春天燕子从万里之遥的南方飞回来,在村民家门前房檐上筑窝,繁衍后代。燕子飞累了,就在村民家外边的晾衣绳上或者电线上呢喃私语、喁喁交谈,它们知道村民不会打扰它们的谈话,它们认为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与村民们享有同样的时空。
作者兴致勃勃地描述道,查干湖盛产胖头鱼,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绿色食品,闻名全国。夏季,远离查干湖周边四五百里的宾馆、饭店,车水马龙地到查干湖进大胖头鱼;冬季,冬捕时,冰冻的胖头鱼堆的如小山般高,全国各地顾客网上邮购,几家快递公司,每天装数十车胖头鱼发往全国。一派全新的生活画面扑面而来。
当然,胖头鱼也成了北京等大城市饭店的抢手货。通过作品,我们也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的心。冯二伯因獾子祸害他的瓜田,下夹子夹住了母獾,没想到它还带着两只小獾子。于是,儿时的他和几位小同学看到那两个嗷嗷待哺的小獾子,就请求手拿大镐准备动手的冯二伯不要打死母獾,打死母獾两只小獾子就没有妈妈了。他们的话触动了冯二伯那颗善良的心,终于放走了母獾。母獾没有急于逃脱,而是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们,似乎在感恩。
时隔60多年,作者不无感慨,不知家乡的西山上,查干湖獾子还有多少只?真心希望查干湖的野生动物多得还像60年前一样。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有理由相信,查干湖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作者选题很有特色,分类讲述他家乡的动物、植物、粮食作物和水产等,绘声绘色地描述人文历史和民情风俗,有滋有味地倾诉铁锅炖鱼的味道,对远在他方的读者很有吸引力。
在当今这个旅游时代,相信这部生态散文集会引来更多的旅游者到他的家乡来领略他们的“四节”活动,也是对查干湖文化旅游品牌的一种重塑和文宣。祝贺张顺富这位查干湖的歌者,续写岀更多的作品来!
2025年5月13日写于北京市

【作者简介: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全国政协委员(第11届、12届),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书记。《中国作家》原主编 、二级编审。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艺术科学研究院院士。中国行为法学会清风艺术团顾问。
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1979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和其他奖项。2015年荣获哈萨克斯坦金质奖章。荣获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授予的二级友谊勋章。
著有中短篇小说、翻译著作、散文集、评论集、长篇纪实文学、学术著作等数十部,
并任多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文学顾问、监制。】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