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冷雨
《寻访蒋氏故里,探秘奉化溪口即景》随笔
文/陈国荣
奉化溪口,世人皆知,位于宁波西南部。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四明山麓。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征,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民国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活化石”,又是浙东山水与佛教为一体的品牌文化交融之地,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值得人们去探究。
为了实现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巳蛇年4月26日,本人伴随着原杭空军《86988部队》技术处部分退役老兵(含军嫂们)一行86人,利用参加老战友联谊会期间,对“甬城”这座有着干年历史古城进行为期3天的剡溪之旅。
头尾两天亦可忽略不计,那么次日上午8点许,我们这些行伍出身的退役老兵团队,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乘坐大巴车,心无旁骛;一路欢歌笑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旅途奔波,不知不觉之中来到了现实中的溪口。大家眼前一亮,此时此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烽火岁月,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显然,传说中的溪口与现实存在并无两样,典型的依山傍水,剡溪穿镇而过;古称“武岭”,素有千年古镇的蒋氏故里,确其享有弥勒道场美誉。因此而得名。加上周围群山环绕,自然景观优美,极目四望民国时期的建筑物,大显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情特色。
纵观现状,历史可追溯到国共两党党派纷争特殊时期。张少帅蒙冤,受歹人政治迫害,被囚禁在雪窦山寺内,本是一代传奇名将,抗日英雄,救国救民;却不料残遭暗算,成为了所谓的“阶下囚”,好在历史是人民写得,是非功过?自有后来人去评说。
弥勒信仰,是“雪窦寺”周边信民们的根本道场。据导游介绍,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系“弥勒的文化节”,闻讯而来的各地信民们,聚集在一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处可见的溪口特色美食,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延续百年,薪火相传。
印象中的溪口之美,依我之见,它完全在于历史沉淀与山水灵气的共生。无论是探寻民国往事或探究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旅游产业,我想一方的经济发展与挖掘资源潜能应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提携达其共同发展之所愿。长此以往,它必将推动或成为我华夏大地亟待崛起,而生生不息的一张响亮名片。
随着参观者和粉丝们的烽拥而至,“丰镐房”牌匾三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蒋介石的祖宅,显示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陈列着蒋氏家族的诸多场景和历史玉照。
混乱中走着走着,只见我们旅游团队不由而然来到了另一处——《玉泰盐铺》景点所在地。据介绍那是老蒋的出生地,呈青砖木结构的老宅,至今还保持清末时期商号的原始风貌。这与韶山冲“毛泽东主席的故居”那种穷酸样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真是难以置信。
却未曾想到,最能吸引游客们眼球还是“文昌阁与洋房”,那是老蒋与夫人宋美龄的书房和蒋经国与洋媳妇的豪华卧室,气派非凡。站在那里的人们一目了然,亦可俯瞰剡溪之全景,美不胜收,确有流连忘返之感知也。
或许是参观者对每一处景点全神贯注所至,疲惫之感,消失殆尽。不一会儿我们又紧跟大巴车去观看“干丈岩瀑布”美景,那里的山路徒峭,险峻难行;直观落差186米的飞瀑似如银河倾泻,雄伟壮观,令人眼花缭乱。著名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在这里赞不绝口,饶有兴趣,挥笔写下“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留下千古之名句,流芳百世。
与此同时,根据导游的当日行程安排,团队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日思夜想的“雪窦寺”,此地乃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里面供奉着全球最高的露天弥勒大佛,(身高57米),香火鼎盛,禅意悠然,拜佛者络绎不绝,扬名中外。
一天的旅游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下午4点稍余,最后一站把我们引进了一段“剡溪风景带”,那里即是漫步剡溪的武岭路,可乘竹筏漂流或骑行绿道,也最能感受到“剡溪十景”甲天下,而誉满华夏,实至名归。
而此次奉化溪口一行,对于年过古稀之年和耄耋之年的这般老者而言,那是一次亲身体力检验,也是一次对那里的名胜古迹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可真是一路美景伴我去远行,得偿所愿;机会难得,此生无憾矣!感叹岁月不饶人,流年不复返,暮年终飨福,人生需尽欢。善哉!善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