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古镇,水墨画卷的低吟浅唱
文/王平
晨曦初破,我荡舟于通榆七里漾的河面,涟漪轻舞,静谧中橹声如绸,惊起白鹭振翅,划破天际的宁静。远天如黛,云雾缭绕,宛若宣纸上未干的墨痕;岸边垂柳新绿,柳梢轻触水面,似绵延的逗号,添上诗意。
船过虹桥,青苔微湿,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展开。青石板街道蜿蜒如诗行,亭楼临水,酒旗斑驳,檐角铜铃轻吟,风中带着唐宋韵味。空气中,槐花蜜与艾草香交织,远处传来鱼汤面的清香。我赤足踏上湿润的台阶,露水沁凉,心领“步步生莲”的禅意。
转角遇见紫藤花瀑,身后传来丝绸摩挲青石的窸窣声。回首,一油纸伞姑娘月白旗袍,鬓边栀子轻颤,递来新采的莲蓬:“尝尝,今晨才剥的。”莲子清甜在齿间迸裂,风铃与蝉鸣交织成韵。
穿越九曲回廊,斑驳花窗筛下光斑。百年书院天井里,她指砖缝蕨草:“这些活化石见过光绪年的月光。”手指抚过碑刻,沾了青苔与时光的碎屑。暮色中登东亭里塔楼,早霞染白墙绯红,乌篷船载渔歌,橹声摇碎河面金鳞。
夜深独坐西溪轩窗,听露水从瓦当滴落的清响。案头青瓷碗盛着新焙的碧螺春,蒸汽勾勒白日光景。文人醉卧苏中为何?此间青砖为水墨未干,茶烟缠绕平仄未尽。
晨起雾锁春,橹声再起。回望烟雨白墙黛瓦,瞥见前世的倒影。衣襟槐香沉重,眼眶发涩。船过石桥,月白身影立柳岸,油纸伞旋开成永恒之莲。
人生自此分卷:遇春湾前为工笔重彩喧嚣;别后岁月如细雨敲窗闻橹声欸乃,青瓷茶盏里沉浮整个苏中梦境。每一处细节都如同细腻的笔触,在时光的画布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赏析:
这篇散文以水墨意境勾勒东台古镇的灵韵,笔墨间流淌着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作者巧妙运用通感技法,将橹声化作绸缎触感,槐香与露水沁凉交织成多维时空。青苔碑刻、月白旗袍等意象构成文化密码,在工笔细描与留白写意间穿梭。尤其匠心于时空折叠——檐角铜铃震颤唐宋遗韵,砖缝蕨草见证百年月光,使刹那邂逅升华为永恒的文化乡愁。最后以茶烟勾勒的未尽平仄收尾,余韵如涟漪荡漾,让读者在虚实相生的美学空间中,触摸到中华文脉的温热心跳。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