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阮德胜,安徽池州人,1971年出生,现任池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大九华》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领军人才。1987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作品千余件,出版长篇小说等著作22部,曾获百余个不同规格的文学奖项。短篇小说《光荣之家》和长篇小说《大富水》《傩神》《东风擘》分别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爱说祈使句的老王和爱说反问句的老李
(短小说)
阮德胜
池州城有条清溪河,河上有座明代兴济桥,桥东连着平天湖湿地公园,桥西与其说接在老城的边沿,不如说架在一棵与其同岁的大樟树上。大樟树是城内最大的树,树干得三四人合围,伞盖从桥头的北边抻到南边,大有“霸道”之势。无论是老城时,还是新城的当下,以大樟树为中心的四周都有着与时代相配套的活动设施。近两年,大樟树底下进行“口袋公园”建设,铺上了海绵城市的地砖,建了文化墙,增添了石桌石凳,还有长条椅,着实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打掼蛋、斗地主、下象棋、拉家常的一团一团地挤在一堆,和美得很。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没有驮碑胜似驮碑的大赑屃后的一块地儿,来得早的人从来不去占,来得是时候的也很少过去凑热闹。那块地儿,好似被两个人号上了一样。
这俩人都七十上下了,一位个子大,一位个子小,其实大也大不到哪里,小也小不到哪里,相比较半搾大的差距而已。大个子喊小个子老李,小个子喊大个子老王。老王,平头小眼,左眉的红痣上长出一根长长的白毛,像针一样,随时能轧向来犯之敌。老李生得很随意,什么时候都能看他咬着一截半灭不灭的烟屁股,他的右脸平整光滑,左脸却大坑小凼,尤其挨着下颌骨的那边还露着青筋,不像是一张脸,单独看那一面还挺让人生怕。
每天下午两点半——有好事者用表掐过,绝对是两点半,分秒不差——老王从六路公交车下来,老李从对面的池阳路过来。老王左手拎着折叠桌、右肩背着两把折叠椅,身高体健的也不显什么。老李夹着个磨得能看见木纹的盒子,一步踩着一步。俩人你不看我,我不看你,也不看大樟树下的热闹,径直走到大赑屃边上。
“别抽了!”老王说话像扣扳机打枪子。他摆了老李的椅子,再去抻开桌子和座位,这套程序是雷打不动的。
“抽你家的啦?”老李的语气是铁弯钩子还带倒刺。说归说,他还是将烟头往大赑屃屁股上蹭灭,放进口袋里备着的另一个空烟盒里。
他俩从来都这么对话,不知情的以为马上要点火干战,但谁也看不到这份热闹。
棋子也是老王摆的。红子给了老李,他从不谦让,还执红子先走。老王一脸坦然,起黑子后跟。这也是他们的规矩。
咵咵咵——咵咵咵——双方战火纷飞。
“找死!”老王见老李的“车”轧了他的“马”,拎起“炮”就要点火。
“你那歪把子能打准?”老李也看到自己手下一“卒”在老王的炮口下。
老王将“炮”在手心焐了焐,又放回原位。
老李看了老王一眼,笑笑。
老王也撇撇嘴,改为飞“象”。
老王没有打老李的“卒”,老李也不去打老王的“兵”。
此时,若有观者并懂点棋道的,难免急得跺脚让老王拱“卒”,老王会说“去!树下凉快。”或又破着嗓门喊老李出“兵”,老李会说“你带过‘兵’吗?”观者只得哽哽地离开,知晓这俩说硬茬话的人便笑话观者不懂事。
又有几个懂事的能看懂老王和老李的棋呢?
老王和老李的棋下到最后,一定是老王一“将”携五“卒”,老李一“帅”带五“兵”,你守“汉界”不让,我踞“楚河”不退。
“和!”老王大手一挥,又开始摆棋。
“你那金刚钻犁地去啦?”老李边说边点上一根烟。
第二盘棋又开始了,之后是第三盘、第四盘……盘盘都是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束,过程的不同,只有他俩享受。
第五盘结束,老王还是一挥大手,“回家!”
“不回家这里有饭吃啊?”老李起身拍拍衣上的烟灰,待老王将棋子收好、装盒,夹着就走。
老王和老李这么在大樟树下一直下着那副中国象棋,不添景,也不煞景。
冬去春来,最后一场雪草草收场时,大樟树下突然有人问:“下棋的那两耿老头呢?”大家都朝大赑屃看去,很快你一嘴我一嘴地推实了老王和老李起码有一周没来大樟树了。兴许是有事,兴许是天冷,没有人往多处想,也没有人把他俩不来当回事。
又过了四天或五天,老王来了,背咋驮着了呢?个子一下不显大了,他却夹着棋盒,后边跟着一位干净利落的老妇人帮助他背着桌椅。众人看着老妇人将桌子、椅子和棋子一一摆好,又朝池阳路张望。快到三点了,还不见老李。
老妇人是老王的妻子,是个喜上人,等老王坐定后,她就凑过来与众人说笑。大家很快得知,老李走了,下雪的第二天走的,肺癌,享年七十有三。送走老李,老王抱着老李留给他的棋盒当天下午吵着要来大樟树下棋,家人捱了几天实在捱不过,这不陪他来了。
又很快,大家听到了老王妻子讲的老王与老李的故事:老王和老李青年时,从池州当兵到武汉,又同批上了老山前线。在一次战斗中,当排长的老李见敌军一枚炸弹眼看就要落下,他腾身一跃,扑在战友身上……老李血肉模糊地被抬下战场,伤愈后,立了一等功转业到池州公安局工作,直到副处退休。他救下的战士就是老王,老王英勇善战,火线入党又提干,打完仗回到部队指挥有力、带兵有方,一直干到少将副军长……
夏天到了,来大樟树下乘凉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学会打掼蛋的老王妻子在连赢三局之后,看天色不早,笑呵呵地走到老王身边:“走,回家!”她收起了棋子和桌椅。
“不回家这里有饭吃啊?”老王站起来拍拍衣服的烟灰,他学会了咬着烟屁股抽烟。
老王妻子的语气像极了老王,而老王的样子早已酷似了老李。大家都这么议论着。
大樟树逢上果木的大年,白白的小花开满枝头,香遍了半个池州城。
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