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思考—— 《浅谈“易经”》
被称为中国哲学启蒙思想的最早系统著作的“易经”,流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也就是现代我们称之为的易经。
易经集民间诸多哲学篇章归纳编辑成为系统性哲理全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的哲学理论书籍。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律法、文学、医学、艺术、教育、数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哲学经典。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示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近代一度把易经说成诗鬼书,在十年浩劫中被列为焚书之首,影响至今,仍不被列入教科书和经济大潮思维下国人的重视,现今大有改观。
关于易经的哲学思想,成中英教授曾反复强调:"作为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的生活经验世界,可追溯到《易经》,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萌芽原头。《易经》是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文化经验、价值经验的总结晶。它是早期中国人观察天文地理,并结合人情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套融天地人为一体的整体宇宙观。简言之,《易经》是中国哲学的生活宇宙经验的缩影。这一看法,精辟地指出了《易经》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所具有的"萌芽原点"的地位。
22/5/2025 浦东 康桥
作者简介
作者系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浦东分会主席,浦东作协会员、浦东杂文学会会员,澳大利亚双语出版社副主编,江西作家网高级签约作家,《英国文学》微刊“签约作家”,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著作《云天文集》九卷一百多部,诗文著作越千万字。创作理念: 褒奖人间真善美 谴责世上假丑恶
用文字激励人生 笔下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