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村:幸福花开莲并蒂
李 皓

在莱芜区西29公里、杨庄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有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村庄----陈西村。经过历届村两委一班人和全体村民的不断努力,目前,这里,村民增收的步伐坚实有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纠纷调解和谐有序,宛如并蒂莲花,在泰莱平原的乡村大地上绽放出幸福的光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区级文明村"和“五星级村庄”,方方面面均连年获镇党委、政府联合表彰“突出单位”。

村民增收:产业花开富路宽
(一)传统农业焕新颜
陈西村拥有耕地面积984亩,长期以来,农业种植一直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蒜、生姜、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在这里扎根生长,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蒜,作为陈西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以其辛辣浓郁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欢迎。每到收获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挥舞着锄头,将一颗颗饱满的大蒜从土里挖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陈西村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方法,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提高了大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大蒜种植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合作社的带动,村民们的大蒜种植效益大幅提升,收入也逐年增加。
生姜,也是陈西村的重要经济作物。生姜具有驱寒、健胃等功效,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陈西村的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提升生姜产业的发展水平,村里引进了先进的生姜种植技术和设备,建设了生姜储存库和加工厂。生姜经过加工后,不仅延长了保质期,还提高了附加值。如今,陈西村的生姜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 还远销全国各地,成为了村民们增收的重要渠道。
玉米和小麦作为传统的粮食作物,在陈西村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村里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村里还与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粮食的订单式种植和销售,保障了村民的收入稳定。
(二)土地流转促发展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陈西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目前,村里已流转土地百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土地流转后,村民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到流转大户或企业打工,增加了一份工资性收入。同时,土地流转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专业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他们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土地流转,陈西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们的收入也实现了多元化增长。
(三)家纺加工促增收
陈西村有一集体增收项目-﹣光伏发电,为集体增收不少。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村里利用村两委大院里的闲置房屋,购置了10台缝纫机,新上了家纺加工车间,为有关家纺企业进行来料加工。这个项目,拓展了村里妇女的创收渠道,计运作方式,日可加工枕套5000多套。大多数妇女,靠此项目,日收入均达百元左右。勤快能干的妇女,仅此一项,每年即可为家庭增收2万多元。
(四)特色产业新亮点
陈楼糖瓜是陈西村的传统特色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其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瓜以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熬制、拉丝、成型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口感香甜酥脆,味道醇厚,深受人们喜爱。
传承和发展陈楼糖瓜这一传统特色产业,陈西村成立了糖瓜制作合作社,组织村民学习糖瓜制作技艺,统一生产标准和包装设计,打造了"陈楼糖瓜"品牌。合作社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陈楼糖瓜推向市场。如今,陈楼糖瓜不仅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陈楼糖瓜成为了陈西村的一张特色名片,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增收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陈楼糖瓜的市场竞争力,村里还计划建设糖瓜文化博物馆,展示陈楼糖瓜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开展糖瓜制作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村里还将加大对糖瓜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更多的糖瓜系列产品,推动陈楼糖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环境治理:乡村旧貌换新颜
(一)垃圾分类宣传先行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陈西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村两委成员组成宣传小组,深入农户家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技巧。同时,村里还实行村两委成员宣传包户包组制度,责任划分明确,确保宣传工作全覆盖。党小组长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为了方便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村里在各个自然村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同时,村里还定期组织垃圾清理活动,安排专人负责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确保垃圾得到及时处理。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陈西村的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如今,村里的垃圾得到了有效分类和处理,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陈西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村里组织人力物力,清理了村三处湾内的垃圾,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同时,在村东南边修建了一条1300余米的生产路,有效的方便了村民生产出行。此外,村里还清理了排水沟1000余米,安装了路灯30盏,改善了村庄的交通和照明条件。
在村庄建设方面,陈西村利用村委西南空地建设了481平方米的厂房,为村里的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陈西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里投资26万元修建了村幸福院,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其中伙房、餐厅、阅览室、休息室、娱乐室、洗澡间等各项设施齐全,是一个集老年人娱乐、看病、健身、学习、休息于一体的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幸福院的建成,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每个周一周三,村里79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免费前来就餐和消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村里还修建了村内卫生室3间,占地358平方,为村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村里还配有农家书屋、大碗茶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成为村民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碗茶驿站提供免费茶水、休息场所及便民设施(如手机充电、电动车充电桩、维修设备等),满足了群众的日常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推动了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
纠纷调解:和谐乡村谱新篇
(一)家莱拉呱室架起沟通桥梁
在陈西村,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一家莱拉呱室。这里,没有严肃的法庭氛围,没有激烈的争吵声,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拉呱场景。村里专门在村两委大院里腾出一间房屋,挂上了"家莱拉呱室"牌匾,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拉呱氛围。其创立者是在村委会担任了十多年调解主任的现任村支部书记兼主任陈军。有着丰富民事纠纷调解经验的陈书记,2007年升任村支书后,从齐鲁电视台的"小么哥拉呱"栏目中受到启发,提议设立了"家莱拉呱室",以拉呱的方式与村民进行沟通,了解村民的切实需求,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
家莱拉呱室由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构成矛盾调解小组,他们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在拉呱过程中,调解小组的成员们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态度与村民交流,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他们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达成和解。

为了规范开展家莱拉呱室工作,村里结合群众生活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了拉呱室实施方案、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服务队职责等。在组织保障和制度规范下,家莱拉呱室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成为了村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豆棚瓜架事,家长里短情",“家莱拉呱室”自设立以来,已累计调节各种家庭纠纷500多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村里的和谐稳定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多元调解促和谐
除了"家莱拉呱室",陈西村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村里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纠纷调解、治安防范等方面的作用。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群众基础,在村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当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们会及时介入,了解情况,进行调解。他们以法律为依据,以情理为纽带,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维护了村里的和谐稳定。
治安巡逻队由村里的青壮年组成,他们定期在村里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在巡逻过程中,治安巡逻队的成员们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他们还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陈西村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村里形成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
陈西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村里注重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村里还积极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全村共由党员3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人。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陈西村的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他们带头发展产业、参与环境治理、调解矛盾纠纷,为村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陈西村的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陈西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村里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村民"的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的自治作用、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和村民的主体作用。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村里注重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同时,村里还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规范了乡村治理行为。通过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陈西村的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乡村的善治和发展。
(三)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陈西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里通过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下,陈西村的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他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同时,村里的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村民们在闲暇时间参加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陈西村实现了乡村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文明家庭”“出彩人家”“好婆婆”“好媳妇”一年比一年增多……
展望未来: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陈西村在村民增收、环境治理、纠纷调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陈西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
在产业发展方面,陈西村将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大蒜、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村里还将加大对陈楼糖瓜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陈楼糖瓜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推动陈楼糖瓜产业做大做强。此外,村里还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
在环境治理方面,陈西村将持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的治理。同时,村里还将加强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持续的环境治理,让陈西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纠纷调解方面,陈西村将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提高纠纷调解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家莱拉呱室”建设,丰富拉呱内容和形式,让“家莱拉呱室”成为村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村里还将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形成纠纷调解合力,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村里的和谐稳定。
在党建引领方面,陈西村将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同时,村里还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陈西村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望未来,陈西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实现村民增收、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目标。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陈西村的幸福之路将越走越宽,幸福之花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陈西村,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村庄,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陈西村必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新时代乡村的典范。
(李皓,中共党员,退休新闻工作者,正高级编辑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