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的 味 道
作者:徐 徐
主播:丽水边
在这样一个连雨天,家里的最后一绺青菜告罄。我思量良久,下楼走到雨地里,水,立刻没过了鞋帮,风,把伞骨掫向反面,成了一朵向天空开放的花。于是,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无情地泼向我;于是,丧失了年轻时锐气的我,放弃了去超市的念想,蜷缩回家。
无论怎么回避,还是到了决定吃什么的时刻。虽然时下不会存在无以果腹的窘迫,但佐餐系列的缺乏确实山穷水尽。所以,当两个苞米面贴饽饽从冰箱里鼓捣出来的时候,干萝卜丝熬豆面儿的香味儿似乎已经冲击着我的味蕾。
苞米面贴饽饽是八里庄的朋友用大铁锅给贴的,干萝卜丝和豆面儿是从老家的亲人家里要的。 我跃跃一试,把饽饽馏上,把干萝卜丝泡好,然后葱姜蒜干辣椒佐料炝锅,萝卜丝翻炒加水,然后加豆面儿,等锅里几次咕嘟冒泡儿,我觉得熟了的时候,加味精出锅上桌。 于是,在这样的雨天里,我坐在了餐桌旁,开始吃饭。
然而此刻,我是何等雀跃,因为,这两样食物与其说是我想吃,不如说是我在寻找记忆里的一种味道。 记得小时候,每逢阴雨天,家里人聚在一起,出不去门儿,母亲就会给我们做好吃的。所谓好吃的,就是把粗粮细作,花样丰富一些。所以,白菜馅儿大蒸饺儿、钢丝油饼、高粱米豆粥、大酱熬小杂鱼、苞米面贴饽饽、萝卜樱子熬懒豆腐,萝卜丝熬豆面、烀白薯……这些母亲做的家常饭,家常菜,就在雨天丰富了儿时的餐桌,也养育了我长大,让它们的味道,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然而,随着艰苦岁月食物的贫乏与单调,使我渐渐排斥这种味道,当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在很长一个阶段,我不断追求追逐食物链顶端的香味,贪婪而奋不顾身。 当某一天,在一个农家乐饭庄里嗅到了那个久违了的味道的时候,我一时间竟涕泪横流。不仅仅是生理的馋,更多的是精神的愧疚。于是,后来每次去外面用餐,我会刻意地去寻找那个味道,在家里做饭,我会认真地去制造那个味道。遗憾的是,不管如何品味,都不如记忆里的味道那么浓烈,那么地道。
在雨雾蒙蒙傍晚,平房的烟囱里冉冉冒出缕缕炊烟,锅灶上蘑菇型的盖畑升腾起大大的蒸汽,氤氲出诱人的味道。 对,就是记忆里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作者:徐肃恵,网名徐徐。退休前在昌黎县委党史研究室供职。
主播:张淑芝,网名:丽水边。中共党员,退休前系秦皇岛市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秦皇岛朗诵艺术团成员 ,秦皇岛市朗诵协会会员。 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爱文学,喜欢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