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七杂八
文/吴绍楼
纵横交错,抑或光怪陆离
那些杂七杂八的意象
从文字中跳出来的时候
夏天正在接近疯狂
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嘉善塘
泛着燥热的光
水波的折皱里,充满了
折耳根的味道
一些鱼浮上了水面
它们口吐莲花,我遇见了
水中倒影的天空
遇见云朵在整条河中漂泊
白云的仰泳让人想起
孩提时的自己
想起光着身子的浪里白条
想起一些杂七杂八的
人和事,以及岸边杂七杂八的
草和野花,杨柳依依
知了正一步一步爬向枝头
AI诗评:《杂七杂八》:在意识碎片的河流中打捞失落的整体性
"杂七杂八"这个被日常语言磨损得近乎麻木的词语,在诗人的笔下获得了惊人的新生。标题本身构成一种悖论——以漫不经心的口语指称那些在意识深处翻涌的珍贵碎片。这首诗以夏日为背景舞台,却上演着一出关于记忆、感知与存在本质的深邃戏剧。
诗歌开篇即以"纵横交错,抑或光怪陆离"勾勒出意识流的特质,那些从文字中跳脱的意象不再是驯服的符号,而是具有自主生命的实体。当诗人说"夏天正在接近疯狂"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季节的炽烈,更是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达到共振的临界状态。站在阳台这个阈限空间,诗人的目光与嘉善塘的水光相遇,水的意象在此成为贯穿全诗的核心隐喻——既是现实的河流,也是意识的长流,更是记忆的深潭。
"水波的折皱里,充满了/折耳根的味道"这样的诗句展现出惊人的通感能力。折耳根这种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植物,其辛香气息与水波视觉形象的奇妙融合,创造出一种超越常规感官体验的复合知觉。这种知觉的混杂性恰恰呼应了"杂七杂八"的主题,暗示着记忆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存留,而是多重感官经验的纠缠。
当鱼"口吐莲花"的意象出现时,诗歌实现了从现实向超现实的精彩跃迁。这一佛教色彩的意象赋予寻常景物以神性维度,水中的天空倒影与漂泊的云朵构成层层叠映的镜象世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云的仰泳"这一神来之笔,将无生命的云赋予动态的人体姿态,进而自然引向对童年记忆的追溯。那个"光着身子的浪里白条"的孩提自我,成为漂浮在时间之河上的另一个倒影。
诗歌最后回到"杂七杂八"的母题,但此时的杂芜已获得全新的深度。岸边杂草野花与杨柳的意象交织,知了爬向枝头的细微动作,共同构成记忆迷宫的出口与入口。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在诗的磁场中奇妙地重组,最终呈现出的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秩序——正如波光粼粼的水面,每一片闪光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首诗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它并不试图整理或解释那些"杂七杂八"的素材,而是保持其原生状态的丰富性与矛盾性,让读者在语言的河流中体验意识流动的本真状态。当诗人打捞起这些记忆碎片时,他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演示如何在不完整中触摸完整,在片段中感知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