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阿姐的双节奇妙文化之旅
戴方财
2025年5月25日,晨光微露,城步苗族自治县的青山还笼罩在薄雾之中,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威溪、茅坪、土桥农场的20名儿童来说已经非常激动,一大早就起床等着志愿者叔叔阿姨来接他们去县城的苗阿姐文化馆参加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活动。
上午9:30,苗阿姐文化馆却已热闹非凡。这一天,对于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来说,是端午与六一的奇妙邂逅,更是一场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难忘之旅。
走进文化馆,浓郁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馆内的墙上贴满了苗族风情的绘画和照片,展示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的苗阿姐工作人员,笑容灿烂,热情地迎接每一个孩子。她们头上精美的银饰闪耀着光芒,身上五彩斑斓的苗绣服饰,仿佛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大家的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叹。
活动的第一项孩子们分成3个小组,用乐高积木拼搭和端午节内容相关的内容,经过30分钟的拼搭,每个小组的作品呈现在桌上,小组组长一次讲述了自己小组拼搭的作品,摄影志愿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开了的时刻。

紧接着是了解苗族文化。孩子们排成2对,跟随工作人员参观苗阿姐文化馆,苗阿姐的工作人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着苗族的起源、习俗和传说。孩子们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眼睛紧紧地盯着阿姐,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苗族祖先蚩尤的英勇故事时,孩子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而关于苗绣、银饰制作的传统技艺,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阿姐们还拿出了一些精美的苗绣作品和银饰,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些工艺品,感受着上面细腻的纹路和精湛的工艺,纷纷赞叹不已。
接下来,是包粽子环节。文化馆的大厅里,早已摆好了糯米、粽叶、花生、红豆等食材。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孩子们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先将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再将粽叶包裹起来,用绳子紧紧捆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学,可一开始并不顺利。有的孩子粽叶卷得歪歪扭扭,糯米直往下掉;有的孩子绳子系得太松,粽子还没包好就散开了。但在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技巧,一个个有模有样地包起粽子来。虽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自豪笑容,比任何精美的粽子都更加动人。

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开始了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朗诵了纪念屈原的诗词“屈原辞世恨难休,楚水巴山泪满眸。离骚一曲传千古,英魂永驻耀神州。”当大家沉浸在诗词朗诵中,文化馆的厨房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工作人员端上了一桌丰盛的苗族美食。有香喷喷的酥肉、西红柿炒蛋、鸡肉玉米粒,当然还有大家亲手包的粽子。孩子们围坐在餐桌旁,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些美味佳肴。大家一边吃,一边交流着上午的活动感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餐厅。阿姐们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不时地给孩子们夹菜,叮嘱他们多吃一点。

最令人期待的跳竹竿舞环节在下午拉开了序幕。文化馆外的空地上,两根长竹竿平行摆放,几位阿姐有节奏地敲击着竹竿,发出“哒哒”的声响。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害怕,不敢尝试。工作人员便亲自示范,轻盈地在竹竿间跳跃,动作优美又灵活。在苗阿姐们的鼓励下,孩子们渐渐鼓起勇气,一个接一个地加入到跳竹竿舞的队伍中。大家跟着竹竿敲击的节奏,小心翼翼地跳跃着,虽然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很快就掌握了诀窍。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在竹竿间尽情地跳跃、嬉戏,整个场地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下午14:00,尽管天空飘起了雨点,一天的活动即将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志愿者及苗阿姐的工作人员告别,手中拿着自己包的粽子、拼搭的乐高作品,还有充满回忆的照片。这一天,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苗阿姐文化馆,端午与六一的相遇,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了解了苗族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苗族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等待着未来生根发芽。相信这段难忘的经历,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段珍贵的回忆,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苗寨,走进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戴方财,笔名雨后晴空,湖南城步人,现为楚风杂志签约作家,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城步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网络作家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楚风杂志签约作家,作品先后发表于南方日报,当代文学,楚风,唐山文学,诗歌中国,湖南红网,邵阳日报,邵阳新闻网,城步红网。
点击链接戴方财作品-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