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洗鹤泉
潘兴斌(四川)
不见其鸟影,不闻其鸟鸣
想是飞山顶瞰美景了
聊且掬饮些清澈,再徐行……
◇波吒简评:这首《过洗鹤泉》,写的是作者在旅游中所见、所想,字里行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经过洗鹤泉的时候,一路上看不到鸟影,听不到鸟鸣,这样的场景,无疑会给人一种失落感。但诗人调整心态,使这种失落感很快就消失了。接下来的两句,都是作者用来宽慰自己的话,是内心的思想活动。
“想是飞山顶瞰美景了”:他猜想那些小家伙(鸟儿)准是飞到山顶看风景去了,毕竟从高处往下望,景色肯定更美。“聊且掬饮些清澈,再徐行……”:还是停下来捧起些清泉水(“掬饮”:两手捧起水来喝),先润润喉咙,然后再慢慢往前走吧,说不定,风景和惊喜就在前方呢。“聊且”二字表明作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品味泉水的行为,可看作是诗人选择享受当下的心理,在清澈的泉水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短短三行诗,写出了作者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期待-失落-释然-享受。
这首小诗教会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当现实与期待出现差距时,不妨转换视角,在寻常处发现美好。
三月桃园游
潘兴斌(四川)
暖风轻拂,香袅色舞
稍一放纵目光
心,就成了愉悦的俘虏
◇波吒简评:这是一首以春日赏花为主题的微型诗歌,作者站在主人公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感官体验的桃园中。首句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的多重感官描写,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春日画面。暖风温柔地拂过面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氛围。诗中“香袅色舞”利用通感,将嗅觉的“香”与视觉的“色”动态化,在诗人眼中,仿佛感到香气在袅袅升起,色彩在翩翩起舞。
如果说“暖风轻拂,香袅色舞”是写景铺垫,那么第二句则是诗的转折。“稍一放纵目光”,从对外在景物的描写转向内心感受。“稍”字体现了诗人最初的矜持,而“放纵”则是最终的情感释放。暗指诗人面对美景时不由自主的沉醉状态。
当人完全沉浸在美景中时,理性思考暂时退场,感性体验就占据上风。“心,就成了愉悦的俘虏”,这里的“俘虏”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抽象的情感体验具象化,暗示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早已破防的陶醉状态,揭示了自然对心灵的治愈力量。
这首诗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达了人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灵释放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超越了单纯的感官享受,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
三行诗,首句写景,次句过渡,末句抒情,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波吒,本名田小波,山城重庆人。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微型诗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新诗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