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自有回甘处
作者 :杨东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平凡的事物,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苦苦菜便是其中之一。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似玫瑰的娇艳欲滴,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苦苦菜是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它不挑土壤,不惧风雨,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石缝间隙,只要有一丝阳光、一点雨露,便能扎根生长。春寒料峭时,它率先破土而出,用嫩绿的新芽宣告生命的力量;炎炎烈日下,它依然挺直腰杆,在高温中坚守;秋风萧瑟时,它默默积蓄能量,等待来年的再次绽放。这份对生长环境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恰似生活中那些坚韧不拔的人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它不仅生命力顽强,更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天然的营养宝库。在药用方面,苦苦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显著,是民间常用的 “良药”。从艰难困苦的生活困难时期,到如今物质富足的年代,苦苦菜始终深受人们喜爱。在农村,它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饥荒岁月里,它曾是人们果腹的希望;如今,它又成为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选择。在城市,它也走进了各大餐厅、超市,以 “绿色健康食材” 的身份,赢得了都市人的青睐。
十年前,我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的生活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退休后,我受聘前往南疆某市,未曾想,在这里,我与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居住的房前屋后,大片的苦苦菜肆意生长,它们无需人工种植,完全凭借着大自然的馈赠,长得茂密繁多。那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生机,仿佛在向我招手。
我开始了与苦苦菜相伴的日子。闲暇时,我漫步在房前屋后,轻轻弯腰,将一株株苦苦菜拔起。指尖触碰到它略带粗糙的茎叶,仿佛能感受到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传递。拔回来的苦苦菜,我仔细清洗,沥干水分,再让它们在阳光下稍作晾晒。待其处于干与未干的状态时,我将它们切成寸长,小心翼翼地装入塑料袋保存。从此,每天泡制苦苦菜茶成了我生活中的必修课。
那一杯杯散发着苦涩气息的苦苦菜茶,初入口时,苦涩在舌尖蔓延,让人忍不住皱眉。但我强忍着苦涩,分两次一口气喝下近一公斤。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它对控制血糖有着明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采摘苦苦菜的 “劳作”,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在采摘的过程中,我忘却了疾病带来的烦恼,感受到的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是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叹。
采上几次苦苦菜,便足以保障我用到来年新菜长出。这小小的苦苦菜,不仅在健康上给予我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我慰藉。它让我明白,生活就像这苦苦菜,虽有苦涩,但只要我们用心品味,便能发现其中的甘甜。就像我与糖尿病抗争的日子,虽然充满艰辛,但因为有了苦苦菜的陪伴,有了这份采摘的乐趣,生活也变得不再那么难熬。
在岁月的流转中,苦苦菜依然在大地上生生不息。它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们坚韧、乐观与感恩。每当我端起那杯苦苦菜茶,苦涩与甘甜交织,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这小小的苦苦菜,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更蕴含着人生的真谛 —— 苦中自有回甘处,只要心怀希望,便能在苦涩中品味到生活的甘甜。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