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崖县公交车站
作者:张庆松
在遥远的记忆之海中,崖县车站(今三亚市)与育才公社之间的纽带显得格外稀薄。公交车卖票员还是站在露天的办公桌前面给我们售票,那时,每月仅有一班班车在这两地间穿梭,宛如一条细长的生命线。想要踏上这趟旅程,我们必须提前预订车票,心中怀着对家的深切思念。然而,这趟车的命运掌握在乘客数量的手中,一旦人数不足,它便无声地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
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年的师范学子而言,返回立才农场的路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们不得不提前预订车票,心中满是对家的渴望。通常,只有我们这些师范生会途经马岭坡,而每当我们的车抵达那里,司机师傅便会要求我们下车,共同推动汽车前行。他解释说,只有在我们同意下车推车的情况下,他才敢继续驾驶回育才。我们穿着朴素的衣服,每个人都在寒风中下车,用力推动着汽车。
当汽车的排烟孔喷出浓重的黑烟时,我们这些崖县师范学校的学生,实际上都是带薪就读的教师。当时一张车票的价格是八角钱,这几乎相当于农场工人一天半的工资。
我们只有在放寒假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时才能回到家中。那时,我们怀旧的情绪尤为浓厚。在旅途中,我们一边坐着车,一边与司机师傅交谈。他告诉我们,这辆老旧的公交车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平日里,他还要在崖县县城内载客,整个县城只有一辆老旧的公交车,这辆公交车到了周日,他才会轮流在崖县郊区的各个乡镇之间接送来往县城的旅客。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可能有一趟下乡的公交车。
恰巧今天轮到我们育才这条线路。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朴实无华的路人。那时的人们,生活简单而质朴。
每当我想起那段时光,我都会感慨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如今,高速列车在城市间穿梭,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将我们紧密相连,生活节奏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但在我心中,那段简朴的岁月,那些与同学们共同推车、共同奋斗的日子,永远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