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阶梯
——写给哈尼梯田
一群哈尼大山的子孙们
穿越1300年的久远记忆
用3700多阶向上攀升的田畴
创造勤劳智慧的农耕奇迹
筑起攀登未来之巅的大地阶梯
这又是一块让世界震惊的大地画板
从线条流畅的黑白素描
到色彩斑斓的美丽彩绘
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哀牢山高处
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奇画卷
凝重讲述着
画笔,是锄镰
染料,是汗滴
这还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大地乐章
梯田,是跳动的谱线
劳作者,是活着的音符
日出日落,凝结成美妙的时空旋律
秧绿稻黄,变奏出恢弘的岁月交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曲不终,人不散
感叹者无数
眷恋者无数
只有田边村寨里的人们才是真的懂你
石子
2025.3.26
你从光阴深处走来的身影
——写生建水古城
你从久远的光阴深处走来
坚定而自信的身影
携缕缕岁月醇香
散发出浓浓的市井新韵
那条条古巷座座老屋
珍藏着
它们的主人
经历风霜雨雪凝结成的古朴厚重
那先于城池而有的古井
润泽了
古步头,亦巴甸,又临安,再建水
由大唐中兴而始、又热血融入“辛亥革命”的基因和秉性
还有那相隔不远的圣人庙和学政考棚
助力并见证了
勤奋的建水学子们
在全滇科考中榜者中独占半壁江山的震撼
还那一间间手工体验的紫砂陶馆
更是吸引着
许许多多年轻面孔
脚踏实地的验证着人杰地灵的命题
还那街边店家忙碌着的帅哥靓姐们
更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
加入时代的潮头
兢兢业业地递交着“我是谁”的答卷
你从岁月深处走来的身影
看似有些清瘦
可那千千万万来访者眷顾你的脚步
那随之而至的东西南北风
或许是你将走向更远的序曲
石子
2025.3.27
——题记:上世纪初,滇南小村——碧色寨,作为殖民者修建的滇越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国际陆路运输交通枢纽,从而也开启了一段沉重且催人奋进的记忆……
一个小小村寨
一份沉重的屈辱承载
多国商贾云集
跨国贸易繁忙
却是浸泡在弱小被人欺的血与泪里
一次民族图强的勇敢尝试
一段铁路发展史上的灿烂印迹
自主建设纵深铁路实现不同轨对接
“米轨”与“寸轨”并行创造举世奇观
正是云之南人对救国、强国的独特理解
一场抵御入侵者的苦战
一首泣血泣泪的慷慨悲歌
自行炸毁部分铁路
牺牲自我阻敌入侵
恰是不屈不挠顽强抗敌的一份责任担当
一幅多部影视作品慕名取景的清新画面
一种逆“因铁路而兴,也因铁路而衰”的努力奋争
或许因你浴火重生再次走红
或许因你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你的记忆终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读懂
石子
2025.3.
——题记:弥勒东风韵艺术小镇 ,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国营农场。后来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再后来又改回国营农场。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一个融汇了“离你内心最近的童话城堡”、“滇中普罗旺斯”、“天边的半朵云彩”等梦幻灵感,集生态农业、艺术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农业旅游综合体。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的故事很神奇……
方的 圆的 扁的
还有说不出来形状的
规整的 不规整的
还有残缺不全的……
用当地红土烧制成的红砖
砌筑成一个个奇葩、丑萌的建筑群落
于是
一个个童话故事落地生根
红色的土地上
神奇地生长出许许多多红色的精灵
那高高矮矮的“酒瓶子”们
围拢成造型奇特的“万花筒”
在这个构思巧妙的艺术馆里
“火文化”、“红酒文化”……
凝固成最庄重的符号
音乐会、艺术讲座和千人陶俑大合唱……
幻化成最生动的语言
它们讲述着阿细人的家
还有“高原葡萄之乡”和“云南红”葡萄酒的故事与神话
那造形各异的“半朵云”、“牛哆啰”、“展览馆”们
用艺术家和音乐的“会客厅”和“农庄”
还有“东风”历程再现等浓墨重彩
描绘这块土地
一次次华丽的转身
一次次勇敢的蜕变
那数百亩“七彩花田”
更是用薰衣草的“紫色花海”
还有燕尾草、风铃草、黄冠菊十余种五颜六色的花草
化作大地的调色板
描绘着这方水土的诱人之美
也展示出
它把艺术、自然和文化完美结合起来的“东风”之韵
石子
2025.3.30
谁是画中仙
——题记:曲靖罗平的百万亩油菜花田,曾被《环球人文地理》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春天”,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称号。其中,位于板桥镇金鸡村的金鸡峰丛油菜花田,更是以峰丛镶嵌在田园中、田园簇拥着峰丛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地画卷。那么,如此美妙的画,谁是画中仙呢?
那一拨拨飘忽不定的游人们
或许就是画中仙
站在山顶上的,张开臂膀
一瞬间
这画中的所有美景就有了新主人
进入花丛中的,争相斗艳
离开时
金色的花海里少了五光十色的浪花
那一座座错落有致的锥状小山
或许才是画中仙
花开的时候
它们是最忠实的追随者
花落的时候
它们是最坚定的守候者
不离不弃
唇齿相依
它们的天性,就是与这片田形影不离
那一片片似露非露的高原红土
或许,真的才是画中仙
无论花开花落
它们都毫不动摇地撑起这片田
无论露不露脸
它们都形神如一地托起这幅画
它们是这片田的根
它们是这幅画的源
石子
2025.3.31
——情话马岭河大峡谷
题记:黔东南兴义马岭河大峡谷,谷长74.8公里,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峡谷中的“天星画廊”、“黄龙瀑布”、“海狮厅”、“断桥”等景区,更是谷深流急,壁挂如织,银瀑飞泻,壑谷幽深,把大自然的磅礴与柔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你是谁
即使
经受忆万年风雨摧残
已经伤痕累累年老体残
却依然留给这世界永恒的“最美”
深谷
粗犷,且神秘
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温婉静谧
绝壁
险峻,且亲和
或擎起银瀑飞泻,或粘着壁挂如织
水帘洞内的王座
与那位美猴王并无缘份
却似在守望着那长征路上的巨人身影
厅堂里的精灵们
和和美美温馨甜蜜
对不远处古战场上的厮杀声置若罔闻
断桥上的残雪
早已舍弃旧情与溪流缠绵着走远
它,却仍守着那份等待
你是谁已经无关紧要
你的伤口,已经痛在我的心里
你的苍老,已成为我眼里的青春靓丽
从此以后
我会多了一份牵挂
多了许多缠绕在记忆里的眷恋
石子
2025.3.31
山不在高
——万峰林咏叹
题记:黔西南兴义乌蒙山南麓的万峰林,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区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美丽乡村峰会”和“国际山地旅游大会”首届举办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山并不高
但是,有神显灵
那虽不雄伟的“将军峰”
那虽不显赫的“众星捧月”
那时而“六六”,时而“七七”、“八八”的大顺峰
那千千万万座虽很矮小的锥状山体……
却向中国,乃至世界
传递出吸引着众多挑剔者目光的灵性
那被峰林簇拥着的“美丽田园”
那被天人合一力量造就的奇幻“八卦田”
那被秀美峰林和旖旎田园缠绕着的一个个村寨
那美丽英俊、善良好客的布依人……
在无数清高人的心境里
早已被尊崇为神仙境地和神的化身
我终于醒悟了——
山,真的不在高
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仙人
而山中的村寨和村寨人更是它们的灵魂……
石子
2025.4.1
我迷失了自己
——写给告庄西双景和星光夜市
我迷失了自己
迷失在你层层叠叠的街巷里……
大象,成为图腾
只顾在隐隐约约的远处
守护着那些川流不息的后来者
佛塔,灵光普照
只管忙着为更多颗游荡的心灵
大彻大悟地指点迷津
似是而非的一个个“寨子”
在我迷乱的目光里
神秘兮兮地忽暗忽明
街巷上的美少女们袅袅婷婷
扰乱了我那根
早已老去且麻木了的不安分神经
我迷失了自己
迷失在你星光和灯火交织在一起的梦幻里……
如痴如醉的镜头们
把那些盛装打扮婀娜妩媚的妙龄佳人
拉扯成神出鬼没的幽灵
熙熙攘攘的游人身影
把自己化作浓墨重彩情不自禁地点缀着
那从古老画页中穿到此刻夜幕下的上河图实景
忙忙碌碌的摊主们
把那些来自各族人家的美味佳肴和精美制作
融入这道名冠亚细亚红遍全网络的夜圩风情
我迷失了自己
迷失在这布朗山下澜沧江边的夜色里……
我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
但却似乎忘记了该往哪里去
脚,是我自己的
抬脚的力量却好像已经不属于我自己
夜深时
我的躯壳
或许,还能够找到返回住处的路
入梦后
我的灵魂
说不定,还会不由自主地回到我刚才的迷失之处
石子
2025.4.8
菩提树下
——来自勐泐大佛寺的感应
菩提树下仰望天空
我看得到
鸟儿们
自由自在地享受着
这块理想与神奇之地的蓝天白云
人们未必不知道
天,湛蓝
云,雪白……
这不光是轰轰烈烈的人类之梦
菩提树下闭目冥想
我感觉得到
在我四周
满是僧侣凝目、信众合十的身影
如是说
心,向善
神,淡定……
此时此刻
就连悠闲自得的大象和孔雀们都明白
浮躁和邪恶已经无地自容
菩提树下静耳聆音
我听得到
人们纷纷聚拢而来的脚步声
正在汇入
这树的枝叶轻轻呼吸着的声音里
众所周知
这世界,很嘈杂
这声音,很微弱
我无法不心存疑虑
万幸中
我,是如何分享到的这份神秘和隆重
石子
2025.4.9
——采自景洪傣历1387新年的诗笺
村村寨寨张灯结彩
男女老少载歌载舞
一个从岁月深处信步走来的十二千田民族
到达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七个新开端
那曾经的历尽沧桑
那曾经的峥嵘岁月
此时此刻
已经化作了
聚焦泱泱大国、乃至世界目光的彩色地平线
澜沧江上一只只龙舟竞发
澜沧江边无数盏孔明灯升空
是祈福
是放飞梦想
还是邀请大海和天空见证幸福吉祥
盛大,是以最热烈最庄重的方式
为奔赴大海和天空的信使们壮行
隆重,是为了用最强烈最坚定的信号表明
——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准备好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
按耐不住的人群点燃了按耐不住的时刻
万众沸腾
水花狂舞
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欢笑声
到处是尽情放纵的快乐身影
普普通通的清水
成为了可以浸透灵魂的圣物
它们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激情澎湃地呼应着
被淋透,成为幸运之神降临的标志
湿了干,干了湿
无限循环着勇敢者们美好心愿的恣意释放
那一路奔波而来的人们
那交织在一起的呼喊声
带着还没有来得及拂去的风尘
汇合着东南西北的乡音
此情此景
谁能够说得清
这个节日,到底是属于哪里的、是属于哪些人的
石子
2025.4.16
生命的攀登
——写给留在我梦里的望天树
题记:在西双版纳勐腊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十分珍稀树高近90米的高大乔木,被科学家命名为“望天树”。它们木质坚硬,耐腐蚀,不易受虫蛀,树脂入药止血,树脂油为调香和定香剂。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树木,从我将要见到它时起,它就留在了我的梦里……
生命,就是它的梯子
登天之路
用自己的年轮筑成
守定坚韧不拔的秉性
这是来自于大山的基因
向往更加宽广的视野
注定成就它顶天立地的格局
根,足够深
以至于,缔造了这片林中之林的王者魂魄
枝干,足够坚硬
以至于,支撑起这些雄浑伟岸的绿色巨人
叶子,足够茂密
以至于,成为这片碧海林涛的强大守护者
汁液,足够神奇
以至于,化作为人们护佑生命、扮靓生活的精灵
留在我梦里的它
不仅是形神毕肖凝滞感叹的望天符号
更是胸襟广阔傲然挺立的丛林之神
黄昏,它挺直身板
以便最先拦截住那从最高处袭来的冷风
也好让林中生灵在漫长的黑夜里做个好梦
黎明,它和曙光一起拔节长高
以便最先采撷到那从山影里露出的第一抹阳光
并把它们筛落成林中之梦醒来后的温馨和美妙
我感觉得到
它的生命之光
尽管很含羞
但当它在攀登生命的高峰时
勇于担当的璀璨辉熠
竟照耀着这片丛林中所有成员的白天和黑夜
在我的梦里
望天树好像对我说
它知道,自己没有天高
所以,才望天
所以,才用生命攀登
它似乎还在告诉我
它并不是不懂得柔情
所以,它的攀登
才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这片山的怀抱
所以,它的世界
才只属于这个似很孤寂的极边角落
我感觉得到
它的生命之火
尽管很内敛
但当它在用生命攀登高峰时
与岁月同行的滚烫责任
竟燃烧得很炽烈,很赤诚
石子
2025.4.20
我在哪里能找到你
——写给西双版纳傣族园
我在哪里能找到你
是在傣家姑娘那美妙动听的歌声里
还是在傣家姑娘那婀娜曼妙的舞姿中
那歌声,震颤了我早已麻木的心弦
那舞姿,俘获了我深藏心底的缠绵
在我的字典里
那块曾被叫做“十二千田”的古老土地
早已成为人间仙境的陨落地
而你呢
则是这人间仙境的精致写真
你是它的魂,更是我心中的魔
我在哪里能找到你
是在曼将寨那吸引了很多挑剔目光的精美竹编技艺里
还是在曼乍寨那曾为傣王献厨的美味佳肴中
那竹编,让我浪迹天涯海角的路径有些凌乱
那美味,让我停滞在冰天雪地里的味蕾有些疑惑
在我今后的岁月里
或许,黑土地已不再是我孤独的羁绊
或许,美丽的澜沧江边也有我的屋檐
这,决不仅仅是歌里唱的《想找竹楼安个家》
这里,更不只是那些名仕达人们的世外桃源
我在哪里能找到你
是在那包围着村寨的芒果树、芭蕉树、牛奶果树们的果香里
还是在那醉倒八方来客的素馨花、缅桂花、鸡蛋花们的花丛中
那果香,已是陪伴我许多日出日落的熟悉味道
那花丛,会不会收留下我甘愿迷失自己的身影
至于,果树下有没有那条“林间小路”
至于,花丛中有没有那场“蝴蝶盛会”
我无暇顾及
我只知道:在这里我也许会找到你
我在哪里能找到你
是在那让人放纵情怀的泼水节上
还是在那千年古寺的青灯古佛旁
那节日,已渗透进我对这里的深深眷恋
那古寺,一定会珍藏着拷问我灵魂的经卷
不管那句“天天欢度泼水节”是谁说的、谁想的
不管那古寺壁画中的“如爹米”和“释迦牟尼”作何感想
我都要诚实地告诉你
正如所约,我来了……
石子
2025.4.22
谁拉住了我的脚步
——写给曼远村
埋在岁月褶皱深处的古老木屋们
浸透了最久远、最本色的淳朴
一把旧竹凳
一个老故事
会不会拉住我到处流浪的脚步
那片高高的屋檐
那座绿荫围绕的小院儿
或许,就是拉住我脚步的魔咒
或许,可以复活我凝固在远方的童年
寨子里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
释放出最醇臻、最热烈的意愿
古树参天
枝叶繁茂
会不会拉住我犹豫不决的脚步
那千年芒果林的浓郁果香
那千年老榕树缠绕在一起的子孙们
或许,正是拉住我脚步的甜蜜诱惑
或许,正是挽在一起扎起篱笆的热情挽留
“最美乡村”“向往的生活”
不是哪一个人的幻觉
“风景优美的地方”
并非是拉住我脚步最紧要的理由
那一张张忠厚的笑脸
那一个个善良的身影
或许,才是我无法挣脱的遇见
或许,才是我最值得珍惜的缘份
石子
202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