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同舟 百舸争流
——白云区治水成果让石井河重振雄风
图文、视频:李伦
5月24日,2025年广州市白云区龙舟公开赛在石井河举行。阔别13年,石井河再次举办龙舟赛,参赛人员和广大观众都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因为,白云区治水成果让石井河重振雄风。
桨手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船桨与水面碰撞激起层层白浪。
石井河是广州主要河涌之一,坐落于广州白云区,在历史上水质清澈,沿河两岸生机盎然,之后由于工业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令水质严重污染变为“黑龙江”。靠近河涌便会嗅到恶臭味,行人路过都要掩鼻疾走。石井河水质恶化使河道失去赛事举办条件。白云区,忍痛割爱13年!
面对历史悠久的石井河,思绪随河水缓缓流淌……几十年前,广州郊区的自然生态特别好,云山珠水、山青水秀,有“站在桥头望郊区,越看心里越欢喜”的感慨。小时候到芳村堂兄弟家小住,那里河涌鱼虾蟹多,常见渔家划着小艇在河涌撤网捕鱼……晚上,我也曾跟着大人到河涌、池塘、小溪打着手电筒“照田鸡”,每一次行动都有收获。背在身上的“鱼兜”在蹦跳,都是“野生动物”没有污染……小伙伴在河涌里追逐戏水。
后来,工作需要采访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丰实业公司……经常与农业战线的朋友打交道。
几年前,与友人到白云区江高镇考察学习有关治水工作,了解到该镇在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和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等工作措施的落实下,镇辖内3条重点黑臭河涌均已消除黑臭,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其他支涌和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在治水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专家的指导下配合撰写稿件,得到中央新闻媒体的重视发表。看来,与白云区还是有些缘份。
石井河曾是广州市治理难度最大的黑臭河涌之一,河水污染不仅威胁了石井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还对广州市的饮用水源构成了严重威胁。经过各级部门十余年系统治理,2024年至今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已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地,水质清澈,两岸绿树成荫,也成为白鹭等水鸟的栖息地。
2020年白云区被评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全国十个县区之一,被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
两条龙舟穿过古老的石井桥,上演双龙出洞精彩画面。
扒龙舟姿势形如龙行虎伏,整齐划一训练有素。
女子标准龙比赛,巾帼不让须眉。
《胜利的喜悦》
《欢乐的群众》
这次比赛共设置了男子村居组、女子公开组和传统龙三个比赛项目,全部为500米直道竞速。
经过紧张的角逐,石门街鸦岗龙舟队获传统龙冠军,这是该队于本月17日参加2025年广州市龙舟锦标赛荣获冠军之后,参加区级比赛又一次夺冠,成为双冠王。
松洲街槎龙龙舟队获男子村居组冠军。
人和镇龙舟协会队获女子公开组冠军。
同舟共济破浪去,全村一心载誉归
石井桥旁边的升平社学,是清末广州抗英群众组织遗址。社学是明洪武年间下诏在各地乡村成立的教学机构﹐后也成为绅耆讲睦之所。在端午这个古老而热烈的节日里,主办方组织文艺表演、非遗文创、岭南美食,设置“岭南风物集”集市活动。
石井河上石井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遗迹,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遗留下来的物理痕迹。以上简介有字迹模糊,仔细辨认可以阅读。
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的石潭路,横跨石井河。在1859年1月4日,英军千余人闯入石井乡一带进行骚扰,但遭到了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最终,英军不得不退回广州。如今,在桥南侧西起第五块石栏板上,还清晰地留有当年被英军炮弹击穿的弹洞,这一物理痕迹成为了那段历史的铁证。
在桥上,请教过桥的当地老人,老人指着石桥护栏被英军炮弹炸穿的痕迹,有点激动地说:“看,鬼佬炮轰到桥上,就这个位置,用人工凿都凿吾出来……” 这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石井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自1831年建成以来,它一直是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的重要建筑。2002年,石井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石井河岸龙腾广场立此碑刻
《石井河治水记》
白云宝地,俊才华章。
峰高云畅,珠水泱泱。
端午竞渡,明清以降。
时维五月,舟赛重现。
石井河上,虎跃龙骧。
桡手喝号,锣鼓震天。
波光伏岸,百舸争先。
抚今追远,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碧波不现。
市委市府,大谋大勇。
决然治水,民心所向。
区委区府,落实政令。
截污清淤,䃼水绿岸。
三年艰辛,功勋卓著。
蓝天碧水,重现白云。
科学发展,利在千秋。
昭示后人,珍惜水源。
特立此碑,永志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