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4640期
七绝四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作者:梦如诗
主播:艳阳天
一、七绝·五台山(山西)
五峰擎举讲经台,持剑文殊狮兽来。
万里晴空光照耀,众生聆听智心开。
注:
1、五峰:指五台山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2、讲经台:五台山峰顶平坦如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3、持剑:文殊菩萨的法器是智慧剑,他经常是持剑而行。智慧剑和般若经是文殊菩萨两种法器,分别象征斩断烦恼的智慧与佛法的真理。
4、文殊:指文殊师利菩萨,简称文殊菩萨。
5、狮兽:这里指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
其它解析:
1、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地处太行山北段,因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环抱而成,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山”。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2、宗教地位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其余为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黄教)并存的圣地。自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8年)始建寺庙,历经北魏、隋唐、明清等朝代的发展,现存寺庙4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包括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著名寺院。
3、历史文化
(1)佛教文化:
五台山是汉藏佛教交流的重要纽带,藏传佛教寺院如菩萨顶、罗睺寺等与汉传佛教寺院和谐共存。
(2)建筑艺术:
保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唐代南禅寺大殿(建于782年)和佛光寺东大殿(建于857年),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瑰宝”。
(3)世界遗产: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宗教文化、古建筑群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而闻名。
(4)自然景观:
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五座台顶风光各异,夏季凉爽(平均气温约18℃),是避暑胜地;冬季银装素裹,可体验雪景禅意。山中植被茂密,有金莲花、台蘑等特有植物,野生动物种类丰富。
(5)主要景点:
显通寺:五台山开山祖寺,始建于东汉,寺内铜殿、无量殿为明代珍品。
塔院寺:标志性建筑大白塔(高56.4米)供奉释迦牟尼舍利,为五台山象征。
菩萨顶:藏传佛教寺院,清代皇帝朝山行宫,建筑风格兼具汉藏特色。
黛螺顶:登顶可俯瞰台怀镇全景,供奉五方文殊,有“小朝台”之称。
佛光寺与南禅寺:唐代木构建筑典范,展现中国古代建筑高超技艺。
(6)文化意义
五台山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佛教与历史,是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古建筑艺术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内外信众朝圣、游客探秘的热门目的地。
二、七绝·峨眉山(四川)
云海峨眉天剪裁,普贤十面踏霞来。
天空尽显握君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注:
1、峨眉:峨眉山。坐落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的乐山市境内,距离成都约160公里,占地约154平方公里。其主峰万佛顶海拔高达3099米,与周边山水共同构成壮丽的自然画卷,被誉为“蜀国仙山”。
峨眉山作为全球罕见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以四季变幻的景致闻名。春季杜鹃遍野,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形成“云海”“佛光”“圣灯”三大奇观,尤以金顶的“日出云海”最为震撼。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根本道场,佛教文化始于东晋,鼎盛时寺庙过百,现存主要寺院20余座。其中,报国寺为入山门户,香火绵延;万年寺内的无梁砖殿珍藏宋代普贤铜像;金顶华藏寺雄踞山巅,铜殿与十方普贤像巍然耸立,彰显宗教与艺术的交融。
峨眉山基本景点
(1)金顶:海拔3077米,可观云海、佛光,参拜48米高的十方普贤圣像。
(2)清音阁:双溪环绕,亭台错落,以“双桥清音”列入峨眉十景。
(3)生态猴区:自然栖息数百藏酋猴,游客可近距离观察。
(4)万年寺:千年古刹,无梁砖殿建筑奇绝,宋代铜像为镇寺之宝。
(5)雷洞坪:徒步起点,冬季滑雪场开放,沿途可见高山杜鹃花海。
2、普贤:指大行普贤菩萨,简称普贤菩萨。
3、十面:即十方。普贤菩萨亦称十方菩萨,这里用十面代替十方。
4、握君:如意的别称之一,常见于古代文献和器物描述中,体现持有者身份象征及尊贵地位。这里指普贤菩萨法器“如意棒”。
如意棒亦称金刚杵,象征其行愿圆满与智慧断烦的能力。
5、“玉宇澄清万里埃”:借用毛泽东诗句。
三、七绝·普陀山(浙江)
龙头昂起望沧溟,万里碧波光彩来。
东渡观音不肯去,海天佛国境胜开。
注:
1、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座岛屿,四面环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2、龙头:指普陀山龙头峰。
3、沧溟:指深邃辽阔的海洋,这里指东海。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用“鲸鱼跋浪沧溟开”形容海之壮阔。
4、东渡:指唐代时期,日本僧人携观音像回日本到此。
5、不肯去:日本僧人携观音像至此受阻,遂在普陀山建“不肯去观音院”。
6、海天佛国:普陀山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其它解析:
普陀山从现代海域划分位于东海域,古代中国对海域的划分中,“南海”曾泛指南方海域。例如,《左传》记载:“楚子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此时“南海”指南方海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观音道场与“南海”概念结合,形成文化上的指代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余为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在佛教文化中地位崇高。
核心寺庙有:
普济寺:普陀山最大寺院,始建于宋代,香火鼎盛。
法雨寺:寺内九龙殿为南京明故宫迁建,建筑精美。
慧济寺:位于佛顶山巅,以“云中佛国”闻名。
不肯去观音院:传说唐代日本僧人携观音像至此受阻,遂建此院,成为普陀山佛教起源的象征。从此佛教活动自此兴起。
宋元明清:历代帝王敕建寺院,康熙、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鼎盛时有寺庙80余座、僧众数千。
近现代:历经战乱和文革破坏,后逐步修复,现为世界佛教徒朝圣和游客。
普陀山集佛教文化、山海奇观与历史遗迹于一体,既是信仰者的朝拜圣地,也是游客远离尘嚣、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绝佳去处。
普陀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别:
山海风光:岛上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海岸线曲折,拥有千步沙、百步沙等优质沙滩。
奇石胜景:磐陀石(两石相叠,看似悬空)、心字石(巨大“心”字石刻)、二龟听法石等,均与佛教传说相关。
南海观音立像:高33米的露天铜像,矗立龙湾岗,成为地标。
四、七绝(新韵)·九华山(安徽)
九子山前王子临,十王峰上修金身。
肉躯安放菩萨殿,魂魄化作南无文。
注:
1、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地处长江南岸,属于皖南山区核心地带。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与黄山、太平湖并称“皖南三绝”。
九华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为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现存寺庙近百座,其中“化城寺(开山祖寺)”、“肉身宝殿(供奉地藏菩萨真身)、”、“百岁宫(存有无瑕禅师肉身)”等最为著名。
2、九子山:即九华山。九华山在古代有多个名称,包括陵阳山、九子山、帻山等,其中“九子山”是唐代以前的主要名称。唐天宝年间,李白曾三游九华,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山名“九华”亦源自其诗作,“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并沿用至今。
3、王子:指新罗王子金乔觉,他在唐代渡海来此修行,圆寂后被视为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成为佛教圣地。
4、十王峰:指九华山十王峰。九华山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兼具险峻与灵秀,“十王峰、天台峰”等群峰竞秀,云雾缭绕如仙境。
5、修金身:新罗王子金乔觉在此修行,圆寂后仰敬为地藏菩萨。
6、肉躯:指新罗王子金乔觉的肉身。
7、菩萨殿:指九华山“肉身宝殿”,供奉地藏菩萨真身,即新罗王子金乔觉的肉身。
地藏菩萨的圣号“南无地藏王萨”,简称“地藏王菩萨”。
8、南无文:指《 地藏菩萨本愿经 》,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这部经典共二卷(或作三卷),由唐代实叉难陀翻译。
“南无”是佛教用语,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皈依和礼敬。在佛教中,“南无”通常用来加在佛名、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作者简介:梦如诗,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主编,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杨艳君,笔名,艳阳天。企业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固区诵读协会副会长。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主播部部长、音频总监。以文载道,用声传情。曾获2024年“金徽杯”甘肃省首届语言艺术大赛暨第二届万众悦读朗读大赛成人B组银奖,兰州赛区成人B组决赛一等奖;甘肃省“诵读经典,阅见陇原”第四届“玫瑰书香”经典诵读活动二等奖。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一、主席团
主席: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成员:梦如诗、李希勇、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二、顾问委员会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唐连明、晨曦
三、编辑部(主播部)
总编:梦如诗
副总编: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音频总监:艳阳天
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