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堪称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最为生动鲜活的教材,它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熠熠生辉的聚光点。
1996年,经中宣部确定,这里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肩负着重要使命,是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以及延安精神教育的关键场所。自建馆40余年来,已累计接待中外观众达1800多万人次。
纪念馆的原址坐落于凤凰山麓,1973年,新馆得以重建。其占地面积约7公顷,地处延安城北1公里处的王家坪。该馆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4500平方米,而展出面积则有3240平方米。
延安革命纪念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馆区由馆前广场与纪念馆共同构成。
纪念馆前的广场,面积达2.7万平方米,地势平坦开阔,绿地连绵成片,繁花绚烂如锦。广场正中央,一尊毛泽东青铜像巍然矗立。这尊铜像高5米,重约3吨,加上基座通高8.15米。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光远眺,尽显浩然之气,此像名为“高瞻远瞩”。基座之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周围的花坛中,种植着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诸多名贵花草树木。花坛前方是7000多平方米的茵茵草坪,广场两侧,由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醒目而庄重。这里为广大观众营造了良好的游览与休憩之地。
该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精心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时落成揭幕。1996年9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前动工建设毛泽东塑像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广场中央塑造此尊毛泽东铜像,总投资1000多万元。
纪念馆内设有6个展厅,这些展厅是展品展示的具体依托。展厅大门前,三个大花坛格外醒目,其中花草精心拼成的“实事求是”四字鲜艳夺目。展厅中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伟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事迹。
馆内共展出革命历史文物1260余件,历史照片670多幅。这些资料为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历史、研究陕甘宁边区革命历程以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素材。
此外,纪念馆工作人员会在表演大厅为游客献上舞蹈。馆内还设有听歌台,参观者于隔间内可免费聆听当年流行于延安的革命传统歌曲与陕北民歌。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文献与照片。这些展品依据历史脉络,分置于11个单元之中。长达400多米的展览大厅里,1000多幅历史照片与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且形象地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于窑洞居住、以小米为食,奋勇抗击日寇的光辉事迹。
呈现了党中央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辉煌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功勋,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为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党中央在陕北13年革命实践”基本陈列,同时还设有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南泥湾五处革命旧址的原状陈列,以及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辅助陈列。这些陈列,均被中宣部命名为“百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