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一一曾巩
作者:兰云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于江西南丰,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是宦官世家,曾巩有兄弟妹共计16人。曾巩幼年聪慧,其父亲早年去逝,十二岁能文,并担起家庭重任,早年辍学十年抚育弟妹,带领六位亲人同登进士,后师从欧阳修,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晚年创办鲁书院,被誉为“醇儒”。其散文以议论见长,风格古雅平正,代表作有《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等。曾巩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晚年任中书舍人,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谥号“文定”。
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曾巩或许不似苏轼那般光芒夺目、才情横溢,也没有欧阳修那样桃李满天下、名动四方,但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卓越的治世才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巩的一生,是追求“文以载道”的一生,他的文章、品格与政绩,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学习。
一、坎坷求学路,勤勉铸根基
曾巩出生于江西南丰的一个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据说他十二岁时便能提笔作文,且文章立意高远、条理清晰,令人称奇。然而,家庭的变故却为他的成长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父亲仕途受挫,家境逐渐衰落,曾巩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困境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刻苦求学的决心。
在艰难的环境中,曾巩不畏困难,刻苦学习,曾巩四处借书抄读,日夜苦学。他不仅熟读儒家经典,对历史、文学等领域也广泛涉猎。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期的曾巩,凭借出众的才华和学识,结识了欧阳修等文坛前辈。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赞赏有加,认为其文“古雅、平正、典重”,并大力提携,使得曾巩在文坛崭露头角。
二、文以载道,自成一派
由于曾巩的文学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向老师欧阳修学习,步入主张“文以明道”,认为文章应该以宣扬儒家之道为宗旨,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在他看来,文学不仅仅是辞藻的堆砌和情感的抒发,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向善向美。
他的散文风格独特,具有“古雅平正、温厚典雅”的特点。在行文上,曾巩注重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其文章往往从一个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例如他的《墨池记》,表面上是记述墨池的来历,实则通过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阐述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将叙事、议论与抒情巧妙融合,借事明理,发人深省。
曾巩的文章内容丰富,留世作品比较多,涵盖了政论、史论、游记、赠序等多种体裁。在政论文章中,他针对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如吏治腐败、民生疾苦等,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展现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济世情怀;史论文章则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他的游记和赠序等文章,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曾巩的文学成就不仅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他七位文学巨匠共同引领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潮流。
三、为政一方,造福百姓
优秀曾巩不仅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且在仕途上也颇有建树。他一生辗转多地任职,无论身处何地,都始终秉持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致力于改善民生、兴修水利、整顿吏治。
在齐州任职期间,曾巩面对当地豪强横行、治安混乱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极大改善。他还积极推行惠民政策,减轻百姓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百姓的水患问题。此外,曾巩十分重视教育,在各地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绩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赞誉。
四、品德高尚,为人楷模
曾巩不仅在文学和政治上成就斐然,其高尚的品德更是令人敬仰。他为人一生正直,待人真诚,无论对长辈、朋友还是晚辈,都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在家庭,社会,在与友人的交往中,他重情重义,乐于助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曾巩一生谦虚谨慎,清廉自律,从不贪图功名利禄。即使在官场得意之时,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为百姓谋福祉和文学创作中。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曾巩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杰出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北宋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的“文以载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地方治理上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的道德风范,则成为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在当今时代,尤其曾巩的人生与成就,依然是我们学习榜样,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与永恒价值。
2025年5月13日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生于1953年3月,福建省福安市人。坐视夕阳,因酷爱传统国粹唐诗宋词,故拾韵度墨,笔笺烟云,描写岁月,春秋留痕,低吟人生百味,阔唱生活情调,善于挥诗雨(指诗词类),画兰虹(指散文类)。创作古诗词仟余首,有五言,七言诗律,各种词牌词赋,缤纷多彩,华丽多姿,篇篇诗文,谨列于《黄河诗社》《长江诗社》《上海滩诗叶》《当代文艺》《秋园诗社》《福安文艺》等等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时常荡漾在五湖四海读者面前。喜欢擂台上探小峰,曾参加过全国笫五届”华夏杯”词诗大赛,并获得一等奖,部份作品被《上海滩诗叶》刊物收录,并成功编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深受广大诗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