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假花
罗启明(武汉)
些许芳香,内里枯槁,表面艳鲜。
但展台长摆,迷人景致,花瓶长摆,悦眼幽娟。
假假真真,真真假假,便是花儿休细观。
如相较,更无忧炎暑,不惧春寒。
勃勃嫩蕊相连。每大会、花儿前后搬。
赖园丁辛苦,时来栽种,季节变换,期满凋残。
所涉便宜,无关昂贵,莫把虚空排场宣。
都撒掉,但心真日久,有假无坚。
魏凤洲点评:
作者采用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体式填词。
先了解一下苏轼体《沁园春》艺术手法:结构布局,层次分明,上下阕各有若干层次,层层递进。上阕写景物与身世之感,下阕回忆往事并抒抱负未展之慨,环环相扣;对仗与节奏,采用了多组对仗形式,如鼎足对、扇面对;象征与隐喻;对比手法;运用领字来衔接层次并强化情感起伏;寓情于景等等。
作者《假花》作品,若从传统诗词鉴赏的核心维度审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从主题表达、意象系统、语言张力、情感逻辑、格律适配等层面分析: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在传统的基础进行革新,以物喻世,通过真假对照,展开对虚实之辩的哲思,暗含对社会浮华现象的讽喻,也经过了思考,意象上有着双重解构,上阕开篇“些许芳香,内里枯槁,表面艳鲜”三句,以矛盾修辞构建认知。假花的“芳香”被刻意强调,暗示某些看似美好的存在着本质虚空。接下来这种“表里悖反”的意象群,展台、花瓶的静态陈列,炎暑、春寒的永恒对抗,成为拟人化的社会符号——那些徒具形式却缺乏生命温度的存在。时空维度的辩证观照,“假假真真”的回环句式打破二元对立,揭示真假界限的流动性;下阕“园丁栽种”、“季节凋残”的动态过程,与假花“期满不凋”的静态存在形成时空对话;“所涉便宜,无关昂贵”的市侩哲学,直指功利主义对生命本真的异化。“虚空排场”的否定性判断,又与结尾“心真日久”的价值重构形成强烈对比。
但这种对比,使主题显得模糊了,逻辑混乱了,批判立场很矛盾性。词中既讽刺“虚空排场”(假花象征虚伪永恒),又肯定“心真日久”(精神永恒),但并未阐明二者如何转化。如“撒掉假花”的破坏性宣言,与结尾“心真”的重建之间缺乏逻辑衔接,导致主题陷入二元对立的窠臼。“所涉便宜,无关昂贵”过于直白、概念,削弱了批判力度,未能通过具体场景引发深层联想,此词更近于标语式表达。
其次意象系统很单薄,并未学习范词,也未能像传统咏物词赋予物象多重隐喻。假花未被赋予历史纵深感,导致其象征意义止步于“虚假永恒”的简单对立;同时意象群存在断裂,上阕“展台、花瓶”的静态陈列与下阕“园丁栽种”的动态生产缺乏有机联系,可见意象间需存在情感因果链。
语言方面,雅俗混杂的违和,“排场”“撒掉”等口语词汇与“假假真真”“炎暑春寒”的典雅对仗形成对冲,破坏词境统一,散文化句法的失度
“每大会、花儿前后搬”的口语化叙事,削弱了词体“凝练浓缩”的特质。
作者或许是想突破传统,但作者并未真正的了解什么才是“传统”。白话、俗语、俚语,其实古人早已突破了这个传统,那就是“一代之文学”的元曲。
其他诸如情感逻辑的断裂,讽喻与抒情的割裂,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归于主体意识上的模糊。
最后格律局部失谐之处,有领字运用的弱化,词中“但展台长摆”等句,对领字运用炼字不精,导致句式松散。可见领字对词境的统摄作用;对仗工整性的瑕疵,下阕“赖园丁辛苦,时来栽种,季节变换,期满凋残”四句,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稍欠工稳,“辛苦”对“变换”不协。
综上所述,此词的缺憾本质上是古典词体形式与现代性思想表达之间的阶段性矛盾的“新旧撕扯”。但其突破意义大于完成度。
或者建议作者重温《人间词话》境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