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溪流》(摘录34)
——赶 集
作者:翟 友
主播:阿 莲
在我的老家,最大的集市就是杨柳庄的大集了。几十年来到这里赶集不知有多少次,即便是在父亲的晚年,每到旧历年底,我也要从外地赶回来,陪着年迈的父亲乘车去杨柳庄赶集,顺从他多年来的习惯和心愿。但在我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却是我年少时的几次赶集。
(一)
记得那是我在10岁左右的时候,每逢村里的小学校放暑假或是寒假,就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儿们搭帮结伙,蹦蹦跳跳地到八里外的杨柳庄集市上去绕着玩儿。
记得在读三年级时,正赶上寒假中的一个集日。那一天,同班的同学王凤奎找到我说,咱们赶集玩儿去吧,我们就向集市所在地杨柳庄走去。路过半里地外的吉家坟村时,正好碰到刚走出家门的申凤富老师。申老师当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听说我们要去赶集,就微笑着说,我也赶集去,正好咱们一起搭帮儿。
申老师赶集有正事,而我们两个就是玩儿。回来时,我们说说笑笑的,一路上很有趣儿。不巧的是,刚出杨柳庄,多云的天空骤然阴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雨夹雪来。一路走来,天空一会儿飘雪花,一会儿下米糁子般的冻雨,还夹杂着雾珠一样的细雨。
回到家里,我们棉袄的后背和两肩已经亮晶晶湿淋淋的了。父母亲的责备,是理所当然。那个时候,家里生活还很贫困。我穿的棉袄是家织的粗布做的,那里凝结着父母亲和姐姐多少心血和汗水呀!
在他们责备的话语里,有爱,有苦,蕴含着多种情愫。
那场雨夹雪,我至今仍念念不忘。
(二)
那是另一个不容忘记的小故事,发生在春天的一个集日里。
爸爸种了一畦旱烟秧子,他把烟秧子移栽到自留地里后,还剩下了一些。在一个集日的早晨,爸爸看了我几眼,犹疑不决地对我说:“把这点儿烟秧子背到集上卖喽,你敢去呀”?我迟疑了一下,奓着胆子说,要不我试试?
爸爸把烟秧子挖下来,按五棵一把,用潮湿的泥捏到一起,然后又一把一把的给我摆到粪箕子里。
我挎着装了多一半烟秧子的粪箕子,来到杨柳庄集市上,把粪箕子摆在刚进集市街口的路边,就奓着胆子喊起“谁买烟秧子”来!一边喊着,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眼看着人们都往回走了,该散集了,还是没人理我,我心里真是有点儿不耐烦了。正在这时,一个50岁左右的老大娘在我面前弯下腰来问:“这是好烟秧子吗?”我猛然一激灵,随口就说:“是,大叶的,美国烟秧子!”我也没多要钱,按照爸爸说的,每一把五分钱,全数卖给了这位老大娘。
这一辈子,我总算是撒了一次大谎。人不大,谎倒挺大,还撒到美国去了!
(三)
另一次记忆深刻的赶集,是因为那一对大对虾的鲜美滋味,馋得我差一点儿流口水。
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儿。出我们村往南去15里,有一个大集镇,名叫榛子镇。它比杨柳庄大多了,据说是京东四大镇(开平、稻地、倴城、榛子镇)之一。解放前,它有城墙和东西两个城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这里建了个大据点。它的集市规模,比一般的镇村都要大。但是它最有名的,还是它的“铁器会大集”。
每年在农历的三月二十四都要举办“铁器会大集”,据说兴办的年头已经很长了。每逢这一天,京东周围22个县所有制售铁器的,都要来到这个集市上,推销他们的产品,大凡农耕所需的锹镐锄镰,犁铧叉钎农具以及做饭炊具锅勺饭铲等各类铁器,应有尽有。
这个大集的规模可真够大的,用人山人海形容它,一点儿也不为过。我们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儿,手拉着手,挤挤喳喳地逛了老半天。逛够了,才好不容易从人流密密匝匝的大街上挤了出来。
我们这些小孩子赶集,一般都没有正事,就是凑凑热闹,看看新鲜,两手空空。回家时,一路走着也是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的。正走着,猛然看到一旁走着的小朋友手里拿着两个大虾米,一边走,一边吃那鲜嫩嫩红嘟嘟的虾米肉。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的虾米,那是两个,每一个都有半尺来长。一边看着,那股鲜香的味道立即钻进了我的鼻孔,嘴里的涎水也就随即多了起来。一个小伙伴儿说,他在集上看见卖的了,一打听,那叫大对虾,5分钱俩,就是一对,卖虾的人是一对一对的卖。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对虾,但却一直没有吃到过。真正尝到对虾的滋味儿,是结婚以后的事情了。爱人的姥爷是个渔民,他从乐亭老家来看望我们时,几次拿来对虾干送给我们。爱人用发好的对虾肉炒白菜,包饺子,我才终于享用了这鲜香无比的美味。
在参加工作以后的几十年里,吃到对虾的机会就多了。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的增大,渤海里野生对虾的资源几近枯竭了,现在人们吃到的都是人工养殖虾了,虾的个头也要小的多。那种大的野生对虾,几乎早已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了。
前些年,有一次,我却吃了一个很大的对虾,比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几乎令我垂涎欲滴的对虾大多了。那是一个对虾姥姥,是一个繁殖了两代虾的大虾,足有四两来重。我拿着那个剥去了皮的大对虾肉棍,左看右看的不忍下口。主人看了看我说,沾大酱吃吧,别有风味儿!
我把虾肉沾着大酱咬了一口,砸着嘴细细品尝着,却怎么也尝不出小时候闻到的那股鲜香味道儿了。
然而,今时这也绝不仅仅是因为沾了大酱的缘故吧?
作者:翟 友,微信名:闲云野鹤。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退休。曾任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海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秦皇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主播:冯淑莲,网名:阿莲,秦皇岛企业在职党务工作者。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会员,秦皇岛朗诵艺术团成员,“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热爱朗诵, 愿将余生奉献给有声语言艺术,更多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