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禅意交织的心灵行吟——评《随遇闲吟十章》
随遇闲吟十章
文/樊志刚(辽宁)
独步幽林,鹊语温馨
松风悦耳,槐香舒神
空谷幽兰,默守独惯
岂邀人赏,不改清欢
残塘花溪,蜂醉蝶迷
悠然自乐,不失天机
鸟啼落花,梳柳谁家
坐观日升,闲看晚霞
茅屋三间,几亩山田
疏食淡饭,足以饱暖
人生苦短,不求圆满
尘迷余劳,心有常闲
娑婆苦剧,颠倒尘迷
长劫轮转,几人出离
梦影红尘,认假为真
苦苦挣来,枉费苦辛
富贵荣华,不可强免
俯仰无愧,最是心安
无欲免祸,知足最乐
守得清静,一心念佛
2025初夏游步山野随
感记之
诗评
樊志刚的《随遇闲吟十章》是一组充满自然意趣与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人于2025初夏游步山野之际,将所见所感凝于笔端,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灵动的自然画卷与深邃的心灵图景。
自然之美,生动描摹
诗的开篇,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幽林、松风、槐香、空谷幽兰等自然景致。“独步幽林,鹊语温馨。松风悦耳,槐香舒神”,短短十六字,调动听觉与嗅觉,营造出清幽宜人之境,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抚慰。“空谷幽兰,默守独惯。岂邀人赏,不改清欢”,又借幽兰自守清欢,展现出一种遗世独立之美,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赞美,更赋予其精神内涵。
生活之态,质朴呈现
“茅屋三间,几亩山田。疏食淡饭,足以饱暖”,此句描绘出一种简朴的田园生活场景,没有奢华物质的堆砌,却流露出满足与安然。这种质朴的生活态度,与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理念,让读者在诗中寻得心灵的宁静归所。
人生之思,深邃传达
诗中不乏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苦短,不求圆满。尘迷余劳,心有常闲”,诗人清醒认识到人生短暂,不执着于圆满,在尘世纷扰中追求内心闲适,蕴含着豁达的人生智慧。“娑婆苦剧,颠倒尘迷。长劫轮转,几人出离”等句,则流露出对尘世苦难的悲悯与超脱尘世的祈愿,体现出一种宗教般的禅意与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
艺术风格,清新自然
在艺术风格上,这组诗语言简洁质朴,不事雕琢,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言志论道,清新自然之风扑面而来。每首诗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在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随遇闲吟十章》是诗人在山野间的心灵行吟,它带领读者穿越自然与人生的风景,于闲吟浅唱中领略自然之美、生活之真、人生之悟,给人以心灵的滋养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