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难割舍的亲情》感言两则:
一,走小月九月一曰小点评之一:
【血脉长流,岁月难凉亲情温度】这篇质朴真挚的家族记事,在黄土高坡的褶皱里勾勒出亲情的永恒轮廓。当城市生活将血缘稀释成微信列表里的符号,这场凤凰古镇的相聚却让我们看见:真正的亲情是九旬老人攀爬陡坡的矫健步履,是屋檐下共享瓜果的质朴笑颜,更是半山腰上那抹久久不愿放下的挥手剪影。岁月能漂白鬓发,却让血脉沉淀出更浓稠的牵挂。二姨用生命丈量出的坡道,恰似中国式亲情的隐喻——那些看似艰难的牵挂与奔赴,恰是最滋养生命的根系。愿这份山高水长的亲情,在时代变迁中永远鲜活如初,让每个游子转身时,都能望见故乡山顶那盏不灭的守望灯火。
走小月九日一曰小点评之二:
亲情如老酒,愈久愈醇香
读罢刘灵秀女士的《难割舍的亲情》,眼眶发热。九旬老人踩着陡坡如履平地,这哪是寻常路,分明是岁月里踏出的亲情印记。送别时那瘦小的身影立在高高的屋场边挥手,像山崖上倔强的老松,戳得人心里发酸。
都说血脉是看不见的藤,可凤凰古镇这坡坡坎坎分明缠着千丝万缕。老一辈用脚步丈量亲情厚度,年轻人抱着手机说"改天再聚"。可当生命里那些"改天"变成永远等不到的明天,才懂得二姨家那筐樱桃的甜,是时光窖藏的味道。
最动人的不是宴席推杯换盏,是黄土坡上搀着胳膊走的温热;不是微信里的表情包轰炸,是临别时一步一回头望见的白发在风里飘。原来亲情的真谛,恰似那坛埋在院里的老酒,时光愈久,开坛愈香;像门前那棵老桑树,枝枝叶叶都长进彼此的年轮里。
愿天下老人都能如二姨般硬朗,愿我们赶路时别忘了回头看看——那些站在高坡上目送的身影,才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坐标。!
附刘灵秀《难割舍的亲情》全文:
难割舍的亲情
《难割舍的亲情》
我们与舅、姨住得较远,平时又各忙自己家务,亲戚往来较少。5月中旬,因为舅父病故,所有亲戚,于5月15至16日,齐聚凤凰古镇高房子。多年未见的亲人相见变了容颜,亲情却没有缩水淡然,反而更加浓厚。母亲离世快20年了,小姨病逝在疫情期间,舅舅刚刚病逝。母亲亲姊妹四人,如今只有92岁的二姨健在,因此亲人更加珍贵。5月16日中午,舅父安葬后,我兄妹六人便先后返回。因为着急回家照顾孩子。大弟、三妹直接回了商州。我与二弟乘三弟车回西安,二妹也顺路搭车返回柞水。
我姐弟四人由凤凰古镇返回时,二姨与四位表弟,还有表妹及表侄儿、侄女,请求我们去他们家心坐坐。我们欣然答应,因为二姨与儿子的家住一起,他们又家住在公路旁边,我们顺路。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二姨,也去送葬她的亲弟。如今的二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行走方便,精神不错。她家住常湾桑树街的高坡上。我们随二姨儿子的车辆,在他们家坡下的公路边停下。然后我姐弟四人,随着二姨及她的十多个子孙一起,登上陡峭的上坡道,去他们家团聚。二姨与表兄弟的家,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去了。这坡道陡峭,只能徒步,车辆压根是上不去的。然而,二姨在前面带路,她走得较快,一点也不费力。因为她家地势很高,她长期出入己经习惯爬这段坡道。我走这段陡坡道,感觉膝盖酸痛,脚下打滑。气力不足,还需要别人搀扶。中途我站立歇息了几次,才气喘吁吁地到达二姨与表弟的屋场。二姨已是九十二岁的高龄老人,她的腿脚却很利索,始终自己行走,不用别人扶她,拉她,背她,她也不喘不累。二姨说,她每次出入都是自己上下坡走路。累了靠着路边的大树歇一会,或者靠在高大的石坝边,歇息一会儿继续再走。一般九十多岁的老人难以做到徒步,更别说是爬陡峭的坡道。二姨真的令我佩服呀。我想,二姨之所以健康高寿,估计与她经常上下高坡回家与外出是分不开的。爬高坡是她每天必须的锻炼,这可能是二姨高寿的密诀之一吧?在二姨家里,表侄党清章拿来,他在凤凰古镇买的大西瓜、油桃。表妹拿来由三原带来的大樱桃招待我们。临走时,表妹还送我们很多,自己种植的大樱桃。我们匆忙离开时,亲人们热情挽留。我们婉言谢绝亲人的真情实意。离开二姨家,就走下坡路。表兄弟及家人送我们至下坡的公路上。我们不让年迈的二姨送行,因为她上下坡不易。二姨却站在高高的屋场边沿,向我们挥手再见。我转过一个大坡弯,向上仰望,看见二姨瘦矮的身躯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看到这种情景,让我好后悔不该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让站在半山腰的二姨心里难过,与我们难分难舍。也让我感到心里的不安,不踏实。这就是万水千山与久长时间,也难割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难忘,祝愿二姨健康幸福,长命百岁!待我们空闲再去看望二姨吧!
作者简介
刘灵秀,女,网名,绣岭,1952年生,西安航天工业学校退休教师,中专、技校语文教师,职称为高级讲师。
喜欢写作,是简书优秀创作者。以游记散文为主、兼写人物传记、诗歌等。在简书平台创作五年多,写西安头条三年多,写今日头条、美篇、公众号文章若干。作品赞美山水,描绘自然风光;怀念祖辈,热爱故乡;赞扬勤劳、褒扬善良。先后在报刊、众多创作平台发表文章七百多篇。作品皆原创。有征文《固体动力让航天精神永传承》入选中国航天四院编辑的《铭记第一星 精神永传承》一书。著有《秀岭走笔(刘灵秀文集)》,记录经历,丰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