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专栏发表珠山樵夫的《六汪赋》之后,引发强烈反响。有网友说:“从赋中能深切感受到六汪镇的古韵悠长与蓬勃新貌。‘塔桥遗踪,曾是祝兹故地;乡闾胜迹,犹存汉代遗章’ 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而 ‘工业崛起,千机奏响强音;农业繁荣,四季飘来硕果香’ 又彰显出当下发展的活力,古今交织,魅力非凡。”经珠山樵夫同意,今本专栏发布他的《胶河赋》,以飨读者。】
【关注即参与】每一次点赞都是对传统的投票,每一条评论都是与历史的对话。点击关注,成为「乡村记忆」的共写者——因为故乡,从来不止是地理坐标,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

《胶河赋》的艺术特色赏析
本专栏编者认为,《胶河赋》以凝练典雅之笔,熔铸时空、人文与自然之美,尽显赋体艺术魅力。在语言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式,如 “春波漾漾,衔云影而流光;秋水粼粼,映天光而泛绮”,平仄相谐、对仗工整,音韵铿锵;于表现手法,通过今昔对比,“忆往昔洪涛肆虐,万户悲号;看今朝碧水安澜,千门欢怡”,凸显胶河的沧桑变迁与时代新貌;描写时采用移步换景,从河流走向、源头景致,到水利功绩、四季风光,全方位勾勒胶河风貌;同时融入历史遗迹、文人逸事,赋予胶河深厚文化底蕴,情景交融间,将胶河的自然美与人文韵推向诗意境界。

胶 河 赋
珠山樵夫
夫胶河者,肇基铁橛,脉衍青齐。汲天地之精魄,融日月之灵辉。昔称胶水,载于典籍昭彰;今唤胶河,润彼城乡秀丽。蜿蜒百又六里,纵贯半岛之壤;惠泽四方黎庶,长滋齐鲁之畦。
观其流也,发黄岛而北迈,历诸胶以逶迤。穿林壑兮漱玉,过阡陌兮扬漪。春波漾漾,衔云影而流光;秋水粼粼,映天光而泛绮。上游奔涌,比虎啸之雄浑;下游舒缓,若龙吟之柔细。忆往昔洪涛肆虐,万户悲号;看今朝碧水安澜,千门欢怡。
溯其源而望兮,铁橛巍巍峙立。峰峦叠翠,岚雾氤氲;涧瀑飞珠,林泉清谧。河畔遗踪,藏往古兴衰事;城边故址,留千秋治乱迹。牧马城垣,阅尽人间风雨;西庵墓葬,尘封岁月传奇。莫言旧宅,逸韵长存;文士高风,遗芳远继。
至若胶河明月,乃古胶州胜景之奇。夜幕垂兮四野寂,冰轮升兮万籁息。清辉洒水面,碎玉摇光;素影映长天,寒星共熠。渔舟横棹,欸乃声惊碎月;芦岸栖鸿,嘹唳音穿云翳。墨客临流,对景而抒雅意;游人倚岸,披辉而醉幽思。恍若蟾宫移下界,分明银汉落尘溪。
更兼水利丰功,利泽绵长无已。水库如珠,嵌绿野而涵碧;河闸似锁,横清波而固堤。灌渠织网,润千顷之嘉禾;泓流漫野,育万畦之芳芷。春来新苗滴翠,秋至金穗垂枝。仓廪丰而民乐,阡陌盛而时熙。

若夫四时佳景,各展其姿。春则莺啼柳浪,花簇芳堤;夏则雨打芙蕖,风摇荷芰;秋则霜染丹枫,霞飞天际;冬则雪覆寒汀,冰凝星坻。渔歌晚唱,归棹破月波;樵曲晨吟,踏云寻野寺。骚人至此,逸兴遄飞;雅士临流,文思纷至。
嗟乎!胶河之美,美在山水交融;胶河之韵,韵于人文相济。揽明月之清辉,承文脉之精义。愿长河永续,长润一方沃土;祈福祉恒存,永驻万户门楣!
颂曰:
铁橛源开一脉长,蜿蜒北去润千乡。
春波映日金鳞跃,夜月浮天水镜凉。
曾患洪涛吞故邑,今安碧浪惠新桑。
莫言旧宅遗风在,更引诗情到海疆。
《胶河赋》作者傅延法简介

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山东青岛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是青岛诗词学会会员,在六汪文联担任副秘书长,同时也是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副秘书长。傅延法长期在工商企业从事文秘工作,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丰富的文学素养。他热爱文学,擅长诗词歌赋创作,其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及纸质刊物,像《六汪赋》《沁园春·赞蓝莓果》《卜算子·咏蓝莓》等佳作,生动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与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中,他崇尚自由,秉持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知足常乐的人生信念。

胶 河 简 介
胶河,作为山东半岛中部南胶莱河的最大支流,古称胶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发源于青岛市黄岛区铁橛山北六汪镇孙家沟,一路北流,途径诸城市、胶州市,随后穿过褚家王吴水库,进入高密市境域,蜿蜒曲折继续北行,在高密吕家南直村转向东北,最终于马家花园南汇入南胶莱河。胶河全长 106 公里,流域面积达 603 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 0.7‰。它是沿岸重要的水源地,宛如一位无私的母亲,滋养着这片土地,沿河分布着众多的灌区及调水工程 。胶河上游留存着著名的牧马城遗址,见证着往昔的岁月;中游岸边的高密市平安庄村,则坐落着莫言旧居,散发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位于六汪、铺集一带的“胶河澄月”是古胶州八景之一。其河水或因源于铁橛山(本名胶山),以山命名得 “胶河” 之名,或因水色如胶,在宋《太平寰宇记》中被记载为 “水色如胶,故名胶河” 。历史上,胶河河道屡有变迁,其身影见证了诸多故事,如今它依旧静静流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胶河六汪镇下河山拦河坝(2023年摄)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