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绘彩云——沪上作家记者西双版纳采风纪行》(一)
文:袁德礼、摄:鲁守华、陶建幸、
彩云之南、启文缘
5月24日黎明的曙光初升,沪上作家记者的旅程正式开启。在天色尚未破晓的五更时分,虹桥机场已经聚集了一群不同寻常的旅客——朱超群、叶振球,鲁守华,宋长星,王雅军等陶建幸等十位作家与记者,他们在宏博集团余飞助理的带领下,踏着星辰的指引,向着滇南的秘境进发。银色的飞机划破云海,七时三刻的航迹如同一条横跨三千里的墨线,悄然将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边陲地区的独特风情紧密相连。
米线牵丝织情谊
当太阳爬升至天穹的正中央,西庄版纳以一碗碗金黄的过桥米线迎接风尘仆仆的客人们。玉碗中盛放着琥珀色的汤汁,象牙筷轻轻挑起的不仅是百年非遗的滋味,还有基地行政主管余俊磊的周到关怀。在汤雾缭绕之中,作家们翻阅着即将展开的采风画卷,竹荪的清脆声响与文思的萌动共同谱写出一曲前奏。
雨林翰墨两相宜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如同翡翠般敞开怀抱,一万三千种植物编织成一部生动的《本草纲目》。作家们穿梭在望天树构成的绿色穹顶之下,忽然间,周总理纪念碑群肃穆地矗立在林间——这座被中宣部指定的爱国教育基地,让考察团在棕榈叶的沙沙声中,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徐霞客未完成的西南之旅,在作家们的镜头中绽放出新的生机。
夜宴笙歌汇江海
当哈尼族的长街宴点亮了暮色,酸汤鱼在舌尖上跳起了孔雀舞。原生态的敬酒歌与海派的清口相撞,宋长星的吴侬软语评弹与马海强的法兰西香颂,在竹楼下的月光中融合成一杯文化的鸡尾酒。徐一化即兴挥毫写下“滇沪同春”,墨迹未干便引来了哈尼姑娘的七彩绣线,为这幅作品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今天的行程,如同丈量了从北纬31°到21°的文化等高线。宏博集团搭建的这座沪滇文桥,不仅让作家们采撷到了“植物王国”的创作灵感,更让边陲的故事通过申城的笔触传遍四海。正如宏博集团董事局石主席所言:“真正的企业文化,应当像榕树的气根一样,既深深扎根于本土,又热情拥抱八方。”这次的文化交融,宛如澜沧江与黄浦江的世纪握手,激荡出新时代的澎湃和声。
在今天的旅程中,沪上作家记者不仅见证了西双版纳的自然奇观和文化多样性,更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将这份独特的体验转化为文字和影像,传递给更广泛的读者和观众。他们的作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上海与西双版纳,让两地的文化得以交流与共鸣。这是一次文化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不仅丰富了我们这些作家记者的创作素材,也为两地的商旅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色彩……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8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