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颂文/曹赟(河南)
星分奎宿,璀璨夺目;
地涌尼山,巍峨挺立。
周室衰微,礼乐崩坏之际;
鲁邦隐匿,麒麟现世以应天命。
乾坤黯然失色,唯悬玉斗以澄清寰宇;
海岱将倾之时,幸立苍松而炳焕乾坤。
于是,
天降玄圣,道启素王,孔子应运而生,
开百代之文枢,
立千秋之圣范。
其德若云霓垂野,广袤无垠;
其智若河汉横疆,深邃无边。
今试溯洙泗流光,仰瞻岱岳之巅,
乃见星辉月魄,皆化圣哲文章,
熠熠生辉。
孔门之学,博大精深,
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观夫圣迹之煌煌,
犹闻韶乐之悠扬。
昔日,孔子车驾,
游龙困于陈蔡,弦歌之声未绝;
麒麟厄于野郊,麟笔之录不辍。
删订六经,纳三皇五帝之精华于竹简;
周游列国,播九域八荒之仁说与君王。
杏坛春雨润桃李,三千弟子盈厅成蹊;
洙泗秋风送爽语,七十二贤列座讲经。
执礼器以正衣冠,
握竹帛而镇山河,
尽显圣人之风范。
虽遇阳虎之讥讽,未改瑚琏之志;
纵逢接舆之嘲笑,愈坚木铎之歌。
孔子以仁德为本,
昭昭如日月之光。
恸泰山之颓,叹逝者如斯,
立不言之教,行无为之化。
修齐治平之道,铸就九州之鼎鼐;
忠恕孝悌之德,塑造华夏之魂魄。
诗书为骨,铸就汉唐之气象;
礼乐为魂,涵养宋明之品格。
观阙里古柏森森,犹见周公之梦影;
望曲阜明霞满天,恍闻韶乐之清音。
七十二代君王谒庙,
三千春秋俎豆长馨,
孔圣之德,永垂不朽。
而今
紫气东来,祥云集聚。尼山圣境复闻钟磬之声,
阙里故垣重沐诗书之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地既载孔圣,八纮有明炬。
一带一路之倡议,仁恕之道广行天下;
人类大同之理想,天下为公可期可续。
此诚为
先师之遗泽,万世不竭之;
圣道之光辉,千秋永驻也!
叹曰:
天柱既折兮地维崩,
玄鸟衔书兮降鲁城。
木铎振玉兮醒八极,
杏坛飞花兮沐众生。
孔子
删述六经垂宇宙,
周游列国辟鸿蒙。
今看岱岳云涛汹涌,
尽是春秋之笔墨声。
孔圣之德,泽被后世;
圣道之光,永照人间。愿吾辈学子,
承先师之志,
继往开来,
共创辉煌!
2025.05.17
排律·越战回忆记
文/曹赟(河南)
星槎辞紫阙,剑气动南瀛。
玉帐传金柝,苍山卷赤旌。
狼烟吞万壑,虎旅破孤城。
烽燧连山裂,雕弓带血鸣。
铁衣凝月冷,枯骨照霜明。
马革三生愿,龙泉百战名。
边云埋碧草,瘴雨泣青茔。
裂眦家书绝,锥心戍角横。
残躯扶杖立,故国枕戈行。
谁解征夫泪,长歌到晓庚。
注:此排律仿辛弃疾豪放沉郁词风,以“金戈铁马”为骨,“家国情怀”为魂。全诗十六联,一韵到底,平仄谨严。通过“狼烟吞万壑”“雕弓带血鸣”等意象展现战场壮烈,以“残躯扶杖立”暗合五级伤残身份,尾联“长歌到晓庚”呼应辛词“醉里挑灯看剑”,体现军人暮年不改报国之志的赤子丹心。
2025.05.18
七律·梁启超
文/曹赟(河南)
龙蛇蛰起海尘扬,劫后神州鬓已霜。
欲挽山河倾砥柱,独擎日月照玄黄。
三千击水鹏抟翼,百二回天雁列行。
亘古星辰垂大野,谁云秦地是蛮荒。
注:本诗以梁启超为题材,通过“龙蛇蛰起”“擎日月”等意象,塑造其高大伟岸形象。诗中“砥柱”“鹏抟翼”喻其救国壮志,“星辰垂大野”象征其思想永恒。严格遵循平水韵七律格式,中二联工对,“霜、黄、行、荒”押下平七阳韵,无一处出律。
2025.05.19
1.【寒空雪·秋夜吟】(下平十一尤+下平七阳)
蕉窗寂,篆烟浮。
砚冰呵指柔。
露重蛩声细,灯孤墨影长。
2.【天仙予·江畔别】(上声六语+上声十三阮+去声十五翰)
荻雪纷飞古渡,征帆举。
千山暮霭渐沉,风噎语。
水云寒,眉黛残。袖半挽。
分明记得去年,桃花岸。
3.【一瞬眸·观潮】(下平七阳+上声二十三漾)
雷奔雪飏,
蛟腾凤翔。
天水黄,
云帆直上。
乾坤一脉狂。
4.【秋风落·故园秋】(上声十九皓+上平十一真)
霜渍苔痕石道,
梧老尚栖寒鸨。
空庭久覆秋袍。
暮色漫洇,
谁拾旧年小枣。
2025.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