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25”爱自己说起
文/郭有三
前几天, 沈新培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好好爱自己很重要》。马上到了5月25日,这天日期谐音“我爱我”。 这个“525”,请把最好最多的爱,留给最珍贵的自己。任何时候,我们要学会爱己后爱人,悦人先悦己。希望我们都能尽己所能地爱自己,照顾好身体,安顿好内心,不断丰富和强大自己。当你开始爱自己,整个世界都会反过来爱你。今天,让我们从爱自己开始,经过取悦自己、提升自己,最终学会换位思考而帮助他人——这是一条完整的人格成长路径。
爱自己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独善其身的根本前提。当一个人真正学会爱自己,才能建立起不随外界评价而动摇的内在定力,这是独善其身的精神基础。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要鼓励人们重视自己、珍爱自己、肯定自己、善待自己。父母爱自己,有了好身体,是子女的福气;儿女爱自己,有了美好的未来,是父母的愿望。沈老师在文中说的好:因为你爱了自己,照顾好了自己,不亏待自己,让自己能健康、平安、舒心、幸福地生活着,不就是对一切关爱你的人们最大的回报、最大的精神安慰吗?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有了热爱生活的劲头,才能塑造与培养健康的体魄,才能挑起工作、生活、家庭的诸多重担,才能为家庭撑起一片湛蓝湛蓝的天。
悦自己是爱自己的深化,是面对逆境时保持精神平衡的艺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屡遭贬谪,却能在赤壁泛舟时感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写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超然。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从容不迫的潇洒风度。这种在困境中发现生命美感的能力,正是悦己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学习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志品质,更要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乐观。悦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无限的精神自由。在这变幻无常的旅途中,我们无法逃避现实的洗礼,唯有坦然面对,勇敢承受,砥砺前行。提升自己则是将爱己与悦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必经之路。提升自己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积月累的自我超越。独善其身绝非消极避世,而是为可能的兼济天下积蓄力量,国家需要时敢于牺牲。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源自他能有体察百姓疾苦、忧国忧民、造福众生的思想。当一个人从自我完善的层面跃升至理解他人的痛苦与需求时,便自然萌生出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精神。每当国家出现重大危机时,总有人逆行而上、负重前行,有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这种现代版的"最美逆行者"精神,是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发扬光大。
当代社会,物质丰富但精神焦虑者大有人在,我们更需要这种从爱己到助人的完整人生哲学。无论处于"穷"或"达"的境遇,关键在于保持精神的自觉与主动:困顿时不怨天尤人,显达时不迷失自我。爱己、独善其身是人格的基石,助人、兼济天下是生命的扩展,二者统一于不断自我超越又不断回归本心的辩证过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留给现代世界的最宝贵精神遗产。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