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旧夹袄
在我的衣柜里,也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收藏着一件满是补丁的旧夹袄。它,是母亲穿旧的紫花褂子,父亲穿过的旧上衣,改造而来的。
母亲心灵手巧,虽然因劳作双手磨的粗糙,但经过她裁剪,缝补,便改造成了一件“新”夹袄。 变成了哥哥和姐姐们五、六岁时的春秋外套,后来也传递到我身上,温暖了那时的我。
衣布早已磨得泛白,紫色小花褪成了时光的褶皱,衣服上的“布花”,是沧桑岁月的容颜,可就是这件不起眼的夹袄,却在无数个寒冬里,温暖了我们好几个兄弟姊妹。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能让孩子们在冬天不挨冬,确实是一件难为家长的头疼事。母亲在泛着微光的油灯下,将她积攒的旧衣服,改造成贴身的暖意。那些密密麻麻的针脚里,藏着母亲的手法,那些被她用心“藏”起来的布花,其实是时光的邮戳,证明爱从未褪色,只是在传承中换了模样。
母亲用开着布花的旧褂子,把夹袄缝成了童话,她缝衣时的剪影,是刻在时光胶片上的水墨画。她用顶针磨破了指尖的冻疮,又把叹息化成了针脚里的花朵。衣扣缝的是她从外婆那里学来的盘扣,每件衣服都成了会讲故事的时光机,在寒夜里播放着永不结冰的童话。谁曾想最破旧的那件夹袄,竟成了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母亲说:“布花漫开了,那就多套几层嘛!”于是,她帮我在夹袄里套上旧秋衣,外面再裹一件大点的衣服。三层布料间的空隙,填满了她的智慧。她是怕我冻着,也怕我一个女孩家穿着旧衣服不够体面。也许她不知道,当我路过巷口,在那飕飕的凉风中,是那夹袄温暖着我。就像她哼了一半的摇篮曲,跑调却让我听着暖心。
如今我才明白,这件夹袄从来不是什么“旧衣”,她是母亲把青春剪成了布块,用补丁缝住了拮据的岁月;是哥哥姐姐们成长时脱落的羽翼,轻轻落在我身上;是全家人的体温一直在布料里发酵,酿成了跨越时光的暖。而那些所谓的“布花”,是生活馈赠的勋章,见证着一件衣服如何从“蔽体”变成“传家宝”,见证着爱如何在循环里永生。 那件夹袄早已不再光鲜,看上去补丁摞补丁,却珍藏着全家人共穿一件衣服的生活场景。那些被我们小心保存的旧衣物啊,从来不是因为“能再用”,而是因为,当我们抚摸她时,能触碰到时光里的温柔,能听见那句藏在针脚里的话语:“我的爱,永远为你留着体温……”
有些温暖永不褪色,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而是三代人叠着穿的光阴。
致每一件承载着爱的“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