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刚刚,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家庭名单公布!她和聊城榜上有名
图文:小水滴读书会刘胜前
编发:五老志愿者韩积蕊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小水滴读书会推出专栏《追光》,以平凡铸就不凡,致敬每一位在追光路上不懈奋斗的劳动者!
本期人物简介:
詹春芳,女,中共党员。聊城市东昌府区沙王庄村人,目前在聊城六中任关工委副主任,山东省讲师团百姓宣讲员。自2013年开始,多次参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宣讲、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一千余场,受众人数达50余万人次。
先后荣获 “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文明家庭”、“ 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2年度网络人物”、东昌府区首批“信义之星”等荣誉称号,2025年5月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2025年5月23日,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名单揭晓。在这份凝聚家国情怀的榜单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詹春芳家庭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家庭的故事,是三代人跨越70年的精神接力,是边疆与内陆的血脉交融,更是平凡人用坚韧与爱意书写的文明史诗。这朵扎根黄土地的"雪莲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图腾,更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的鲜活注脚。
天山雪莲扎根鲁西黄土地
1994年,新疆建设兵团战士的女儿詹春芳,带着对军人的崇敬,跟随因伤退伍的丈夫王爱章回到聊城。这个来自天山脚下的姑娘,未曾想到等待她的是命运的重重考验。丈夫肾病综合征恶化,全身浮肿如"水袋";70多岁的婆婆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患有小脑萎缩的大伯哥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詹春芳没有退缩,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
为了照顾病情突然恶化的丈夫,她走上了求医路,并自学输液、打针、熬汤药。学习输液时,丈夫血管浮肿难找,她先在自己身上练习,两个胳膊被扎得满是血眼。却笑着对丈夫说:"你看,我现在比护士还专业。"2001年,70多岁的婆婆王安氏突发高血压和脑血栓,神志不清。大伯哥患有小脑萎缩、肢体残疾,她照顾完婆婆,还要给大伯哥喂饭、打针、清洗衣褥,全家重担都压在她身上。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和大伯哥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丈夫的病情逐步好转。
詹春芳的婆婆生前逢人就夸有一个比亲闺女还亲的好儿媳。邻居们都说:"春芳不是铁打的,但她比铁还坚韧。"
这份坚韧,源自父辈的言传身教。詹春芳的父母是新疆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拓荒者,父亲随三五九旅挺进新疆,母亲陶木英收养维吾尔族孤儿,被当地群众称为"陶妈妈"。在家庭聚会上,父母常说:"我们这代人吃点苦没啥,只要国家好、民族好。"这种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詹春芳的血脉。
家风化雨,润泽文明之花
詹春芳深知,最好的教育是身体力行。在她的影响下,儿子王江(化名)从小就懂得责任与担当。2016年,正在读大二的王江毅然报名参军,主动要求到新疆最艰苦的边防部队。临行前,詹春芳对儿子说:"你爷爷当年在新疆开荒,你爸爸在新疆当兵,我们家三代军人,要把根扎在边疆。"在部队,王江在部队表现非常优秀,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嘉奖,还悄悄用津贴资助维吾尔族战友的母亲,被战友们称为"新时代的孔繁森"。
女儿王莉(化名)则传承了母亲的善良与勤奋。从聊城一中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财经大学。在学校,她发起"雪莲助学计划",组织同学为贫困地区儿童捐款捐物。她说:"妈妈总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为了让更多孩子传承好家风,聊城六中成立了"詹妈妈工作室"。她经常在繁森树下给孩子们讲述孔繁森的家风故事,讲述父辈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峥嵘岁月。"孩子们,这棵树见证了孔繁森书记的初心,也见证着我们家三代人的坚守。"她的讲述,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微光成炬,照亮公益之路
詹春芳的公益之路,始于2008年的一次偶然。那天,她看到电视上报道汶川地震,立即带着全家捐出了半年的积蓄。从此,她便与公益结下不解之缘。作为稀有的AB型阴性血拥有者,她为救白血病患儿无偿捐献血小板长达10年;坚持无偿献血18年,献血量近5万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血量;加入中华骨髓库,签署遗体和角膜捐献协议。她说:"我的血能救人,这是上天给我的特殊使命。"
在拥军路上,她是战士们的"兵妈妈"。每逢节假日,她给战士们缝制鞋垫,买生活物资,学习用品,还亲手给这些“兵儿子”们包饺子,做馄饨,到部队慰问。战士们说:"看到詹妈妈,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还多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帮扶聊城青少年3300余人,让无数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疫情期间,她更是冲在一线。带领志愿者为社区消毒,为武汉疫区捐款,给学校捐赠防疫物资。有人劝她:"你家条件也不宽裕,别太拼了。"她却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党员,更要带头。"
文明之光映照家国情怀
当詹春芳家庭当选全国文明家庭的消息传来,沙王庄村的乡亲们来到她家,看到整洁的院落,室内墙上挂着中国书法家赠送的“文明家庭”书法,各级领导的合影照片,还有满墙的锦旗,"孝老爱亲模范家庭""爱国拥军"等。邻居王大娘拉着詹春芳的手说:"春芳啊,你是咱们村的骄傲,更是聊城的骄傲!"
这份骄傲,与聊城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气质相得益彰。近年来,聊城大力弘扬"崇善尚德、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像詹春芳这样的道德模范。从种树46年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吉贵到"守诺四十载,初心伴英魂"的蔡恩坤,从“用诗歌点亮童年灯塔”的乡村教师谢敏敏到4位“见义勇为”平民英雄段新歌、熊佩佩、姚立峰、赵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的内涵。
在詹春芳看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自己家庭的肯定,更是对所有聊城人的激励。"我只是做了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中国老百姓该做的事。"她常说,"文明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站在东昌湖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詹春芳的目光坚定而温暖。她知道,在鲁西这片热土上,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的普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正是这些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了文明的滔滔江河,滋养着这座城市,也照亮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刘胜前简介】
刘胜前,男,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小水滴读书会创始人,作品散见于各大纸刊、选本和平台。7年来,举办300余期主题读书活动,参与人数10万余人,成为聊城响亮的阅读品牌。他热心公益,在疫情和河南水灾期间,募集救灾物资20余万元,和深圳爱心人士在聊城共建5所“鲁粤爱心书屋”,被评为“聊城好人”、“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关注后,点击运河浪花台标,即可阅读本台刊发的710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