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道上绽放的艺术人生
——记盲人范文升及其诗意的业余生活
在一个春风轻柔、阳光暖融的仲春之日,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走访了年近古稀的范文升医师。
范文升,这位从医道中走来的专业按摩医师,将自己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了深山里的人们。在卢氏这片土地上,他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书写着医者的担当。而在救死扶伤之余,他还怀揣着对诗词的炽热热爱,精心雕琢着属于自己的业余诗词生活。就在去年 11 月 1 日,卢氏厨味轩酒店里,一场温馨而隆重的答谢午会举行。这场午会,是为他倾注无数心血的《范文升诗词专辑》而办,也意味着他多年来的业余诗人梦想终于圆满实现。
谈及老范大夫的艺术人生,作为残疾人代表之一,了解到他从医术到艺术的人生蜕变历程,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感动之情难以言表。国家作协会员、三门峡市作协副主席兼卢氏县楹联学会协会主席张彩虹女士,已年逾五十,她曾赞誉范文升为卢氏盲人按摩大师、艺间业余诗人,称他是典型的张海迪式人物。的确,范文升值得这样的称赞。他的《范文升诗词专辑》首册精选收录了近 400 首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他业余诗词创作的结晶,更是他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闪耀着他从艺路上的熠熠光辉,同时也映射出这位卢氏县中医院盲人按摩医师的辉煌成就。在此,我想真切记录下他的事迹,向大家简要介绍范文升大师的诗词造诣,也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展现民间残疾人代表的创业风采,以飨广大读者。
范文升本是卢氏文峪一位青春英俊、健康阳光的青年才俊。20 岁出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参加县内重点工程施工时,一枚哑炮无情地轰向他,致使双眼失明,从此他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工伤,他没有向对方索要赔偿,而是选择默默承受,毅然决然地将自己推向了终生残疾的艰难境地。然而,青春的热血并未因黑暗而冷却,年轻的他不甘于人生的寂寞,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坚韧毅力,考入了河南一所国家承认的一级正规按摩专业学校。此后,他凭借专业技能,成为卢氏中医院唯一的盲人就业医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着自己神圣而高尚的医师使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以非凡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全县近 38 万人口中远近闻名的医者,收获了市县卫生主管及业务部门授予的多项先进殊荣,创造了盲人就业的辉煌篇章,书写了一段卓越非凡的传奇人生。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在范文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医道之外,他的业余诗词生活同样精彩纷呈。在漫长的医道闲暇时光里,他始终怀揣着对诗词的执着追求,以锲而不舍的阅读精神,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诗词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几十年来,他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研读了无数佳作,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不屈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他究竟读过多少诗词,写过多少作品,恐怕连他自己也难以确切说清。但县内不少专业诗词创作者对他钦佩不已,对他的诗词才华赞不绝口。
不知从何时起,范文升与中国十大网络文学平台结缘,结识了业界著名的星级大师、高产女诗人李淑林老师。李淑林老师身坐轮椅,却有着非凡的文学成就,网名阳光总编,在网络文学界广为人知。自此,范文升开启了与李老师跨越豫川两省近三千公里的交流学习之路。在近 10 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守初心,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家人、儿子儿媳的帮助下,学习电脑技术,克服重重困难,开启了一段曲折而又绚烂的盲人诗词创作之旅。他常以鲁迅先生的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自勉。正如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女士所说,轮椅是残疾人生成功的希望之路,照亮了残疾人的辉煌人生。范文升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卓越实践,自编自印了一本专业诗词集,这不仅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完美交代,更是对所有奋斗者的一种激励。
去年冬日的一个午后,我与县内同行专业人士相聚于卢氏山城某地,见到了范大夫的爱人王玉琴。她满脸骄傲地说:“我家老头子的毅力和取得的成绩,让我深感自豪。”人们也纷纷称赞范文升为县内唯一的民间按摩第一创业盲人。而我,对他更是满怀敬意。
采访结束时,我终于见到了范文升本人。他却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他只是把诗词当作爱好,为了充实生活,不想过多进入读者的视线。我认真地回应他:“如果不写您曲折的业余诗词爱好生活与人生经历,我便失去了写作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张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