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大师李凤英亮相国际多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指尖艺术传递文化力量
尼泊尔联邦院副主席比玛拉·吉米雷头像
5月20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主席沈跃跃宣读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讲话。
沈跃跃表示,贺信充分体现主席对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上合组织国家深化交流互鉴、建设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殷切期望。
沈跃跃表示,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顺应上合组织国家促民生、谋发展的美好愿望,对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守公平正义,优化减贫环境;加强互学互鉴,实现合作共赢;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减贫实效;汇聚共识合力,携手迈向现代化,推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助力实现共同繁荣。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
全国妇联林怡副主席•国工匠名匠名师李 凤英 她俩手捧联合国秘书长头像
巴基斯坦参议院副主席纳萨尔作视频致辞。尼泊尔联邦院副主席比玛拉·吉米雷致辞。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致欢迎辞,省长赵刚主持开幕式,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出席开幕式。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怡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怡等领导参观非遗展区,陕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玉娥全程陪同并介绍展品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发展故事。展区内,陕北剪纸国匠大使李凤英现场展剪。针线绣作的细腻纹样、泥面塑形的生动造型、草木编织的自然质感与光影传奇的艺术张力交相辉映,每件作品既是三秦妇女与自然对话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印证。
非遗剪纸大师李风英
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此次展览,汇聚15项陕西妇女手工非遗技艺,成为论坛现场瞩目的文化名片。
在2025年国际多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陕西的非遗剪纸艺术大放异彩,剪纸国匠大师李凤英(李雪梅)携精湛技艺惊艳全场,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为论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陕北窑洞飞出的“国际剪纸大使”:李凤英以指尖艺术唱响世界减贫与发展之歌“陕北窑洞飞出百灵鸟”,这句饱含乡土诗意的话语,正是对国际剪纸大使李凤英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近日,在国际多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的舞台上,这位从黄土高原窑洞里走出的非遗剪纸大师,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指尖艺术奏响文化交流与全球发展的和谐乐章。
李凤英此次亮相国际论坛,不仅是个人艺术成就的精彩展示,更是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她用剪纸艺术这一独特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助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来自东方的文化力量 ,让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李凤英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妇联引领产业生态:打造“三秦巧娘”品牌矩阵
陕西省妇联将妇女手工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打造“三秦巧娘”特色品牌,推行“公司+协会+能人+农户”发展模式,构建“培训-研发-展销”全周期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全省已建立2846个妇女手工经济实体,带动33万妇女从业,年产值超16亿元,形成“党政重视、妇联牵头、部门支持、妇女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从陕北剪纸到陕南藤编,从关中泥塑到秦巴皮影,非遗产业已成为陕西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支撑。
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对话:减贫经验的中国表达
此次非遗展不仅是文化展示,更是中国减贫智慧的生动诠释。陕西通过“非遗保护+产业升级+就业增收”路径,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探索出“传统技艺激活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如参展嘉宾所言:“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背后,是妇女用双手编织的幸福生活,更是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共生的中国方案。”
未来,陕西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动妇女手工非遗走向国际市场,让三秦巧娘的匠心之作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为全球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陕西经验”与“女性力量”。
通讯报道:陕电《安全与生产》张治莲
媒体融合发展1869195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