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掠过数字原野,禹平文学迎来第九个盛放的时节。点开页面的瞬间,墨香裹挟着新栏目蓬勃的生命力扑面而来,那些崭新的板块恰似晨露浸润的花苞,在岁月沉淀的枝桠间轻颤。九年间,7000余篇原创佳作从这里启程,作者的笔触跨越山海——既有雪域高原的豪迈,也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既有港澳台同胞对故土的深情回望,更有加拿大、英国游子在异域写下的乡愁诗行。这些文字如璀璨星辰,共同织就平台成长的经纬。
在禹平文学温暖的摇篮里,无数文学种子找到了生根的沃土。还记得来自云南山村的年轻教师小林,首次投稿时字句青涩,却在编辑逐字逐句的批注中逐渐蜕变。三年间,她的散文从山涧溪流般的质朴,成长为江河奔涌的磅礴,最终登上省级文学期刊;而远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华人作家老陈,通过平台连载的《异乡札记》,用细腻笔触记录海外生活,收获数万读者共鸣,更集结成书出版。从绿色五月云蒙山中笔尖与松涛共鸣的采风,到禹平河畔秦岭艺术馆里书香翻涌的读书声;从文显山巅征文颁奖典礼的荣光,到黄河古渡边被浪花打湿的诗行,每一次线下活动都成为灵感的催化剂,让文字在真实的山水与人文中汲取养分。
如今,新栏目破土而出,带着破土春笋般的鲜活与勇气。《舌尖上的美食》似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开启记忆深处的味觉密码。或许是外婆灶台上翻飞的油泼面,滚烫的热油激发出葱花与辣子面的灵魂香气;或许是街角糖画摊前,老人腕间流转的琥珀色糖浆,在青石板上凝固成童年的斑斓光影。而《时光食笺》则是一封封沾满烟火气的信笺,让字里行间的味道,穿越山海,湿润游子眼眶。
这背后,是编辑团队日夜坚守的身影。他们曾为一句诗的炼字反复推敲至凌晨,曾驱车数百里只为与偏远地区作者面谈创作思路。当《苔痕旧梦》栏目收到一篇描写湘西吊脚楼的文章,编辑团队耗时半月查阅地方志,只为确保文中民俗细节的准确;《乡村振兴》栏目的每篇稿件,都经过三次以上的实地回访与内容核实。正是这些幕后的匠心,让每一个文字都经得起岁月推敲。
【推荐语】与【主编寄语】的出现,恰似在文字长河上架起一座透明的桥梁。推荐语是编辑俯身拾贝时的喃喃私语——在某篇写老胡同的文章下,或许会看到这样的批注:“末尾那句‘门环上的铜绿比去年深了’,让我想起外婆家的门槛。”这样带着体温的点评,让文字被珍视的温度触手可及;主编寄语则是深夜里不灭的灯火,或是关于写作初心的独白,或是对社会热点的深邃思索,那些带着鲜明个人印记的文字,让“编辑”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能与读者共饮清茶、畅谈心事的挚友。当读者在评论区写下“每期必看主编的话”,当作者因那句“你的文字有让时光慢下来的魔力”而备受鼓舞,屏幕两端的距离,便在墨香氤氲中悄然消融。
九年来,禹平文学与洛南作协、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商洛市榜书协会、彩虹律所等组织携手同行,深度合作。我们以文字为媒,联合举办“故乡记忆”主题征文,让散落各地的乡愁汇聚成河;通过“笔墨绘乡韵”书法展览,将文学与艺术交融,展现故乡的文化底蕴;更与彩虹律所共同发起“法治助乡兴”活动,用专业力量护航返乡创业行动者。这些实践不仅让文学走出屏幕,更成为宣传故乡、践行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展望未来,平台将逐步推出“青年作家孵化计划”,每年助力1-3位潜力作者完成长篇创作;与市内高校联合举办“校园文学大赛”,挖掘新生力量;更计划打造线上文学博物馆,将九年来的经典作品进行数字化典藏。新栏目《丝路文韵》也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邀请华人作家共叙文明交融的故事。
九岁的禹平文学,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旧有栏目是坚实粗壮的枝干,撑起一片清凉的荫蔽;新栏目则是萌发的嫩绿新枝,缀满晨露与希望。每一位点击进入的读者,都是落在枝头的璀璨星光;每一篇投稿的文字,都是注入根系的清澈甘泉;而【推荐语】与【主编寄语】,则是穿梭于枝叶间的灵动微风,让树影不再孤单。当编辑为诗歌写下真挚的推荐语,当主编在寄语中坚定地说“我们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这个平台便化作温暖的磁场,吸引着热爱文字的灵魂在此相聚,愿意捧出自己的故事,在彼此的目光中酝酿出更动人的篇章。
如今,翻开页面,常能看到读者在新栏目下真挚留言:“跟着《历史漫旅》重走长安,竟在推荐语里发现了作者没提到的细节”“主编说‘每一份乡土记忆都值得被记录’,于是我鼓起勇气写下了老家的槐树”。这些细碎而温暖的互动,赋予九年时光沉甸甸的分量——原来文字的意义,不仅在于被阅读,更在于被懂得、被连接。当新栏目与经典板块在页面上静静相望,恰似新叶与老枝在春风中低语,共同编织着禹平文学独特的年轮,续写着永不落幕的文字传奇。
五月二十三,禹平文学九岁华诞。愿下一个九年,我们依然能在文字的星河中相遇,在这个充满温度与力量的世界里,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时光的温柔与辽阔。而那些闪烁在字里行间的推荐语,那些带着温度的主编寄语,将成为我们与文字之间最温暖的契约——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相遇,从来不是单向的凝视,而是你我在同一个磁场里,共享着心跳的频率,共赴一场永不散场的文字之约。
致禹平文学九岁华诞
九年前埋下的种子
携着晨露的重量沉入泥土
无人听见破土的声响
但文字的根系已在暗处
蜿蜒成河,在岁月深处
悄然生根,将长夜的寂静划破
笔尖流淌出星光,酿成星河
绿色五月,我们踏入云蒙
山峦在诗行中舒展腰肢
每片新叶都是朗诵者
吟诵风与树的十四行诗
禹平河湿地公园的读书会
书香与水波共舞不息
思想的涟漪层层荡开
浸润每颗渴望的心灵
文显山巅,许旅路旁
乡愁在颁奖礼上绽放
游子的诗行,母亲的守望
化作勋章,镌刻在时光脊梁
洛惠渠畔,六十年的涛声
将诗文托上青铜编钟
在朗诵中流淌,与水声共鸣
诉说光阴故事,历史沧桑
那些伏案的深夜
笔尖是不灭的渔火
打捞星辰、梦境与叹息
荆棘划伤手掌时
血滴在稿纸上开出花朵
看啊,所有疼痛都能
长出翅膀,带着希望飞翔
鞑子梁的风掠过荒原
吹醒沉睡的灵感
在呼啸中,我们听见
文学最原始的呐喊
九圈年轮缠绕成云梯
有人从荒漠走向绿洲
有人在稿纸搭建的穹顶下
终于触摸到皎洁的月亮
九载春秋,步履铿锵
稿纸上未干的墨迹
是月光里打磨的韵脚
笔尖蘸晨露与霜雪
在时光宣纸,拓印出
蜿蜒曲折的文学版图
我们垒砌透明灯塔
让迷途文字找到归处
文学爱故乡的心跳
在每个黎明轰鸣不止
这跳动的频率,终将
化作永恒的潮汐
漫过群山,漫过岁月
在新起点,生长出
更辽阔的,春天的辉煌
当笔尖即将触碰新的十年扉页
我们已在晨露里埋下更具体的期待——
我们拒绝悬浮的星空
只让脚印生长在坚实的路基
当数字化浪潮漫过文显山巅
每颗文学的种子都带着
——可丈量的春雨、可触摸的光
在禹平河新涨的潮水里
正孕育着更清澈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