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夏雨来得急,去得也酣畅。晨起推窗,风里裹着芭蕉叶的清苦与栀子的甜香,竟让这夏日的山城有了几分暮春的温柔。
上午走趟两路口,苏家坝乘坐873路公交车,跨过菜园坝长江大桥,两路口桥头下车,踩着湿漉漉的街面,鞋跟叩在水洼里,溅起的水珠沾湿了裤脚,倒也不恼这样的凉意,接连几天的溽热,本就是上天恩赐的礼物。
办完事,日头刚爬上枇杷山的树梢。我信步返回菜园坝长江大桥,远远望见气势如虹的桥身铁骨,像条蛰伏的巨龙,早在18年前,一桥飞渡江南岸,把渝中南岸一线牵,重庆直辖这些年,公铁大桥盖满江,轻轨地铁穿楼过,高铁高速联成网,两江四岸,无处不美景。
沿着灌木林旁,两路口桥头下穿路口拾级而下,桥下灌木遮天蔽日,把两路口崖头盖得严严实实。下到大桥肚腹,仰头望去,3号轨道线两条银轨如琴弦般绷直,从两路口地下破肠而出,又一头扎进对岸铜元局的山坳里。正看得出神,脚下传来大地的震颤,是轻轨列车开来了!我忙收住脚步,摸出手机对准隧道口。
一眨眼工夫,一列8节编组的轻轨列车从两路口肚腹里钻出,银色的车身在晨光里泛着珍珠白的光晕,真像条裹着鳞甲的“猪儿虫”,顺着轨道往长江对岸的铜元局游去。风卷着列车的呼啸掠过耳际,我看见车窗里晃动的人影:穿校服的姑娘正啃着油亮亮的锅盔,戴草帽的大爷举着手机拍江景,穿西装的年轻人低头刷着消息……这流动的车厢,载着多少山城儿女热腾腾的日子啊。
一会儿,第二列“猪儿虫”闪着车灯,从铜元局轻轨站驶来,一头扎进两路口肚腹。一会儿,第三列“猪儿虫”从两路口肚腹钻出,与铜元局驶来的第四列“猪儿虫”擦身而过,那一列列川流不息的轻轨列车,像一条条永不停歇的银链,把两路口的“烟火”与铜元局的“山岚”,把老重庆的“记忆”与新都市的“脉搏”,紧紧串在了一起。
穿过大桥肚腹,顺着扶梯上到皇冠大厦旁的菜园坝长江大桥两路口端头。放眼望去,皇冠大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崖头下,远远望见,华铁大厦连接的那片菜园坝火车站群楼已被拆除。曾经的二楼候车大厅,上前年夏天路过时,还能看见老人们蹲在台阶上抽叶子烟,等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在自动取票机前排队,连空气里都飘着小面摊的红油香。如今这里只剩一片狼藉:候车大厅的玻璃幕墙碎了一地,像撒了把星星;售票窗口的铁栅栏歪歪扭扭,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挖机的铁臂高高扬起,“轰隆”一声砸在华铁大厦的外墙上,粉尘腾起时,我恍惚看见2022年6月20日的傍晚,最后一列开往哈尔滨西的K1064次列车驶离时,月台上那些红了眼眶的身影——铁路坡的张嬢嬢说,她儿子就是在这车站踏上北去的列车,一去就是十年;渝铁村的王大爷蹲在铁轨旁,摸了又摸那根老枕木,说这上面还留着他年轻时巡道的脚印。
可此刻,挖机的轰鸣里又藏着新的希望。我看见穿反光背心的工人在图纸前比划,戴安全帽的工程师举着测绘仪测量;看见运土车排着队往场外开,车斗里的旧砖碎瓦上还粘着半截褪色的“欢迎回家”的标语;更看见拆除了的场地,一辆辆运碴车正忙着转运废砖弃瓦。渝铁村的李婆婆打开小马扎坐在工地旁,手里攥着张老照片,照片是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时的菜园坝火车站,站台上挂着“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的红绸。“你看,”她指着即将爆破的华铁大厦,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这新站房的弧度,多像当年的老钟楼啊。”

2027年,这里会重新热闹起来。总投资150亿的菜园坝高铁站,会用62万平方米的体量,把7台14线的轨道网织进山城的血脉里。我想象着未来的模样:站房的玻璃幕墙会映出长江的粼粼波光,屋顶的流线型设计像山风掠过山梁;旅客从18、26、27号线的地铁站出来,不用走太远就能进站,再也不用在早晚高峰堵得冒火;送站的车辆会驶向地下停车场落客,再也不会有出租车在进站口排成长龙;最妙的是“上进上出”的设计,站在站房的观景平台上,既能望见鹅岭的绿树成荫,又能俯瞰长江的百舸争流,连江风里都裹着火锅的香气。
“姑娘,发啥子呆哦?”卖凉糕的嬢嬢掀开竹蒸笼,米香混着红糖味扑过来,“吃碗凉糕再走噻,这天气,凉悠悠的才舒服。”我买了碗凉糕,坐在皇冠大扶梯的台阶上慢慢吃。扶梯载着买菜的婆婆、放学的娃娃、拎着公文包的白领缓缓上升,像条会移动的时光河。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坐钢索缆车,她总说:“这索道好高哦,爬到顶就看得见长江了。”如今站在扶梯顶端往下望,长江还是那条长江,可江对岸的楼更高了,江这边的工地更热闹了,连风里都飘着混凝土与希望混合的味道。 临近晌午,我坐上873路公交车。车子驶上菜园坝长江大桥时,我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往下看,在建中的菜园坝高铁站工地像幅巨大的油画:黄色的挖机是跳动的色块,蓝色的防护网是流动的笔触,穿荧光服的工人是点缀其间的星子。往远看,长江水泛着初夏的青碧,把大桥的倒影揉成碎银;往近看,轻轨列车还在“猪儿虫”似的穿梭,只不过这一回,我看清了车厢外皮上的标语——“重庆,未来可期”。
车过南桥头高架转盘时,我回头望了望渐渐远去的工地。阳光穿透云层,在未拆完的老站房残墙上投下光斑,像给旧时光盖了枚温暖的邮戳。那些曾经在站台上掉过的眼泪,那些蹲在铁轨旁的回忆,那些望着列车远去的失落,终究会被新站房的玻璃幕墙接住,在未来的那天,折射出更璀璨的光。
这就是重庆啊。它从来不会停在过去的温柔里,而是像长江水一样,一边卷着旧时光的泥沙,一边奔涌着新希望的浪潮。昨夜的夏雨洗去了暑气,今天的阳光晒暖了工地,明天的高铁站会接住更多人的归程与远方。而我,不过是这洪流里的一粒小石子,却有幸见证着,一座城如何在拆与建、旧与新、念与盼里,活成了最生动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