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与时光交织的心灵挽歌——评褚向平《暮晚 一条北方的河》
在褚向平的诗作《暮晚 一条北方的河》中,诗人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构建出一幅充满乡愁与时光印记的独特画卷。整首诗以“北方的河”为情感纽带,将暮色、故乡、记忆等元素串联,在虚实相生间,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以及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波澜。
诗的开篇“暮晚 一条北方的河 / 没有沉默 朵朵浪花随风吹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动态的氛围。“暮晚”点明时间,为全诗奠定了略带苍茫与寂寥的基调;“北方的河”作为核心意象,以“没有沉默”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浪花随风飘落的动态描写,既展现了河流的灵动,又暗含时光的悄然流逝。
“河水东去 流过中原腹地 / 隔岸便是故乡 还有故人 / 现在却成了往事一样的地方”,诗人顺着河水流动的方向,将思绪引向故乡。“隔岸”一词,看似距离很近,却将诗人与故乡分隔,故乡与故人已然成为“往事一样的地方”,短短几句,道尽了时空阻隔下的无奈与惆怅,那种咫尺天涯的乡愁如潮水般涌来。
“我只能沿河兴叹 / 或隔岸观火”,诗人以“兴叹”“隔岸观火”的姿态,将自己对故乡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面对无法触及的故乡,诗人的无力感跃然纸上,同时也暗示着对过往时光与情感的难以把握。
“得不到时间允许 / 借些浓烈的文字做舟楫”,诗人巧妙地将文字比作“舟楫”,试图借助文字穿越时光的阻碍,回到记忆中的故乡与过往。然而“得不到时间允许”,又一次强调了现实的残酷,时光不可逆转,记忆只能在文字中若隐若现。“挂在草尖上的 也总是 / 摇摇晃晃的记忆”,“草尖”的脆弱与“摇摇晃晃”的不稳定,生动地描绘出记忆的模糊与易逝,仿佛轻轻一碰,便会消散。
“月色残白 更是丝丝缕缕 / 蛙鸣一片 似乎要喊出 / 夏夜的全部秘密”,诗人将视角转向夜晚的景色。“残白”的月色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而“蛙鸣”打破了这份寂静,似乎要诉说夏夜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与神秘感,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
“而思念此刻沦为 / 生命的雨 在内心滂沱”,诗人以“雨”喻“思念”,“滂沱”一词将思念的浓烈与汹涌推向高潮,形象地展现出思念如暴雨般侵袭内心,一发不可收拾。“深处的村落 / 被另一种意义赋予”,结尾句含蓄而富有深意,“深处的村落”或许代表着诗人心中最本真、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另一种意义”则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对故乡、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意象运用巧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融合,通过河流、月色、蛙鸣等意象,生动地传达出乡愁与时光的主题。语言简洁凝练,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对故乡、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