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石馍馍石鸡腰子石
王晓瑜
老支书王京桂非常注重民俗文化保护,但在他被调到农场工作以后,有些物质文化遗产遭破坏,令他非常遗憾和扼腕叹息。
道坑村地处蒙山西南丘陵地带。村西岭原有形状逼真的马鞍石、馍馍石及东岭的鸡腰子石等景观,是孩子们玩耍嬉闹的好去处,亦令许多过路的人驻足观望、品赏。人皆赞叹大自然的神斧刀功,观赏留恋,久久不肯离去。
马鞍石,坐北朝南。位居道坑村西岭,处在柳福沟村,南、北马口村,南、北冯家沟村,大、小由吾村的交通要道的一个交汇点。南来北往的,经过马鞍石的人,都会在此处休息聊一会儿,才离开。
老支书王京桂说述,在道坑村北的轿顶子山下,有个娄景洞,相传洞里住着一位神仙,但是多少年来谁也不知这里有神仙居住,一年冬日的一天,天气晴朗,太阳高照,似乎没有一丝风儿,温暖异常。神仙见天气如此好,于是从洞里出来,坐在一块平滑晶亮的石头上晒太阳。这时,一位老农到山上砍柴,他远远地突然看到了仙风道骨的神仙,连忙跪下来说:“神仙宽恕俺这俗人吧,不小心冒犯您晒太阳了。”神仙见状,立刻隐身洞内。神仙自知藏身之处被人发现,连夜骑上神马,带着几个神馍馍,向南方飞奔而来,谁知天黑路不平,刚刚到达道坑村西岭,一阵冷冽的西北风吹来,神马一个趔趄,一个馒头掉在了路边,后来变成了一个青色晶亮圆圆的石馒头蹲坐地上,行人经过都会伸手去抚摸这块石馍馍,感叹世间的神奇。
当时,神仙骑马继续南行二百米左右,又一阵更大的西北风袭来,神马踩在道坑西岭头一片乱石中,不慎跌倒,并随马鞍一起倒在了地上。神仙担心岭头下边的人家发现,没来的及拾捡马鞍,骑马飞奔南方而去。后来,神马鞍变成了一块乳白灰色相间的石马鞍,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赏喟叹。
说来真是巧合,最初王京桂一家就住在离马鞍石仅仅二百米左右的岭下方。就是说王京桂家附近,西有马鞍石,西北角有馍馍石。小女儿王晓瑜说,她四五岁时,经常和小伙伴坐在马鞍石上玩耍,乐此不疲,小孩子们站在马鞍石上,面向北方,用稚嫩的小手指指着说:“看到那些模糊的山头了吗?那是蒙山,长大了,咱们一起去爬蒙山啊。”
带着这美好的向往,孩子们会咯咯咯地笑起来。小顽童们有时在马鞍石处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待赶集回来的娘。由于马鞍石周围还有其他的光滑石头,小孩子们无数次的在其周围攀爬玩耍,马鞍石越来越铮亮发光。
道坑村东岭有一块灰白相间的石头活像鸡腰子,人见人爱,鸡腰子的来历故事失传。王晓瑜说:“爹只给我讲了马鞍石与馍馍石的传说,不知为何没讲鸡腰子石的来历?”这些带着神奇传说的石头,本来被列为保护之列的,可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马鞍石,馍馍石,鸡腰子石,都被一位村民打了砌墙,遭破坏。王京桂知道后,非常着急遗憾。道坑村一份神石文化消失,无论怎样,已经无可补救。这也成为王京桂后来的遗憾之一。
在王京桂离世前一年,他曾对女儿王晓瑜说:“最近我梦到马鞍石、馍馍石、鸡腰子石了,它们在我眼前跳跃,像原来的模样一样,我伸手去抚摸,可是突然没了。”
“爹,这是你喜欢它们的缘故吧?别再遗憾了,世间之物皆有定数。你就当它们仍在原处,马鞍石、馍馍石在西岭、鸡腰子石在东岭,遥相呼应,仍是道坑村一道美丽的风景吧。”王晓瑜说。
道坑村不仅有神话传说,更有老支书带领社员改变贫穷落后面目的真实故事“传说”。
如今,当你走进道坑村,顺着柏油路往前走,左右观望,你会发现,在两面环山,一面是岭处,道坑村像一个宠儿,悠然自得,百姓和乐,环境优美。然而,你是否想过,那层层梯田,那弯曲的渠道,那一座座小桥,那绿油油的苹果园等却是王京桂老书记,带领全村老少爷们,用了几年的时间,硬硬地一镢一铣地干出来的!是用王京桂书记和他的乡亲们的全部青春、热血、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荣誉是实干出来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王京桂老书记,这辈子,你拼了,你为全村老少爷们拼了,你的实干精神传进了千家万户,你像一盏明灯,点亮在村民的心中,你为社会主义这所大厦贡献了自己的砖瓦、汗水与泪水。历史不会忘记、山河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一一保尔-柯察金。
这句话送给老书记王京桂一点儿也不为过。道坑村的石文华和王京桂的为民服务的精神,会一起载入道坑村的村史,在过去、在当今、在未来,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