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第一拳”
严民
清澈的趵突泉水从南而来,流经大板桥。大板桥东边有块空地,是一群半大小子练功的地方。
这些小子们练功,也就是舞拳弄脚,打个“螃连”(侧滚翻),拿个大顶,踢个飞脚,拔个轱轮儿(摔跤),并没什么真本事。可这些不知深浅的楞头青们爱胡吹海嗙,又买了些木棍刀枪,拿在手里舞弄起来,竟敢自称“西关第一拳”。

旧时打把式卖艺的人
(照片由赵晓林提供)
有天一大早,来了个老头儿,站在桥头上看小子们练拳脚。老头儿小矮个,干巴瘦,穿一身浅灰色的布衣裤,黑布鞋,少说也有60岁了,脸上却没有褶子,头剃得光秃秃的。老人家只是站在一旁观看,并不吱声。
偏偏有个小子爱谝啦(炫耀),竖起大拇指,没话“答啦话”:“爷儿们,咱功夫不赖吧?”
老头儿只是微微一笑,没搭腔。
那小子吃了个窝脖,脸上挂不住了,又说:“老头儿,你哑巴吗?问你话呢!”
老头儿摇摇头,转身就走。本来人家走了就拉倒了,偏偏那问话的小子不知好歹,又大声咋唬:“哑巴老头别走啊,再看一会儿吧!”
这时,老头儿已经走到大板桥的桥中央了,听到咋唬声,停下脚步。二活没说,冲着桥下的流水,挥动双拳,一下一下朝水面打去。
奇了!但见那清澈的泉水波纹粼粼,随着老头儿双拳在空中的擂击,水面上渐渐激起水花儿。老头儿双拳越擂越急,水面上的水花越蹿越高,咕嘟嘟地朝上冒,差点儿就赶上趵突泉里那“声闻百里雷,光艳三堆雪”的三股水高啦。
老头儿这才双手下沉,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意守丹田,做了个收功的架式,下桥走远了……
那帮小子傻眼儿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也不要练功的家什了,撒丫子就追——他们要拜秃老头儿为师,学习真本事。
只见老头儿出了大板桥巷,穿过花墙子街,箭步如飞,一路往南走去。
傻小子们气喘吁吁,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见老头儿上了千佛山,一会儿就无踪无影了……等爬上山再打听,只听说山上的兴国禅寺里来了个云游的和尚,刚刚吃过斋饭又从后山走了。他们来晚了,白跑一趟!
傻小子们回过神来:敢情秃老头是和尚呀,也不知他是从少林寺还是五台山下来的武林高手——早上人家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悄没声地就砸了这“第一拳”的牌子,让这些小子们开了眼,见识了什么叫真本事。
这事儿俺没见过,是听老辈人啦的,不过也是亲耳聆听,不是崩没根儿。
(节选自《济南趣话》,即将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