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样 玩 具
路边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人们的生活来源往往就近依赖地理资源。我这里要说的是小孩子的玩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是过去,我们的少儿时代,商品玩具远远不如今天这么琳琅满目。孩子们除偶尔会从来访的亲戚那里得到一二件外,家长是不会奢侈到花钱去买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玩具的。那时候大部分家庭经济窘迫,穿衣吃饭才是第一要紧的事。
但贪玩是小孩的天性,他们会不遗余力去寻找玩具,甚至变着法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譬如农村小孩会把麦丛中的野箕豆荚采来作吹哨,而山里小孩则会截取拇指粗的一段竹筒管制做手推铳,俗名噼啪铳。
那么我们丁山窑场的孩子呢?窑场的孩子自然不同于农村的,也不同于山里的,窑场的孩子有别样的玩具,有别样的玩法,因为身后有窑场。笔者就现身说法,晒晒四十年前白相过的三种别样玩具:
玩花纸。花纸是一种由专业厂家生产的附膜釉上贴花纸,它用于丁山精陶盆盘在釉烧后的装饰性黏贴。在黏贴过程中,必然会剔除一些残次品。笔者放学后便会去捡拾一些较完整的、花卉图案漂亮的花纸。第二天带到学校去显摆,当即遭到同学们的围抢。因班内就笔者一人为精陶职工子弟,所带之物自然物以稀为贵了。那时毛主席像图案不能乱丢,废品中的毛主席像花纸总是要笔者缠着产线上的阿姨们说多少好话才能弄到手,拿到班里自然也像名件一样只能给要好的朋友。我们也用煤炉火烘烤在盘子上贴过花,但由于温度不够贴上去的花老容易斑驳。
滚陶片。一般人都知道滚铁环,那是用直径六毫米左右的圆钢弯成圆形环,以头上带平弯的铁丝推赶着向前滚的一种玩具。没钱买铁环、面对以陶瓷厂为主的丁山又不容易自己制作铁环,笔者这些贪玩的孩子便想到了捡拾淘汰的陶片来滚。陶片是用于撑住药罐、云斗等口部,防止其在烧成过程中变形的一种不施釉的圆片辅助品,厚约半公分,直径在二十到三十公分不等,中心有一铅笔粗的小孔。我们先将数公分长的树枝插入中心孔,然后取一段五六十公分长的小棒推赶树枝,陶片便会像铁环一样前进。陶片虽然易破,但汤渡小学西边的胜利陶瓷厂就有取之不尽的供给,何用担心?
踩高跷。四十年前的丁山陶校是停课的,但陶校里面的工陶厂却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玩耍场所。那里有一种不知派什么用处的蜂窝煤样的烧成品,便被我们带了回来。”蜂窝煤”中间有十字链接,也就是有四个孔。我们用绳子穿过一个孔并在对应孔回上来,一手挽着绳子,一脚踏在”蜂窝煤”上,另一个也是如此,这样一边提绳一边跨步,便是那时我们玩的踩高跷。别看简单,没玩过的人却也不是一上去就会的。那时学校有按职工生活区组队绕村呼喊宣传口号的任务,有一段时期,笔者所在组大小各年级学生便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踩着这样的高跷出发了,结果当然是被后来知道此事的老师批评了一顿,说是容易摔伤很不安全。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