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培中
用296个汉字,以四字句形式作赋一首,通过对烟台的历史、地理、文化、景观、经济、物产、交通、城建等描述,赞美烟台的美丽与神奇。
烟 台 赋
名城烟台, 史沿万载1。 白石龙山2,文化相传。
夏商之后, 建国东莱3。 唐宋起始, 登莱宁海4。
明清海防, 北山筑台。 称狼烟台, 故名烟台5。
西接渤海, 南临黄海。 北抵大连, 东出日韩。
国门之守, 京津扼卫。 百年商埠6,重要港湾。
烟海波澜, 无垠浩瀚。 晨曦初照, 金光闪闪。
渔舟唱晚, 归帆点点。 夕阳西下, 余晖满满。
盛夏沙滩, 如潮游人。 欢歌笑语, 尽享自然。
冬雪厚绵, 银装世界。 海冰凝固, 晶莹光怪。
蓬莱之阁, 仙境落凡。 八仙过海, 神通各显7。
海市蜃楼, 如梦如幻。 昆嵛巍峨8, 林木葱郁。
飞瀑流泉, 溪流潺潺。 绿茵遍地, 山花烂漫。
春鹃秋枫9, 层林尽染。 人杰地灵, 物华天宝。
珠算世祖10、 西行劝善11、 政卿大夫12、抗倭名将13。
十大名人14, 文化久远。 栖霞苹果、 龙口粉丝、
张裕美酒、 莱阳茌梨、 长岛海胆、 美味海鲜。
生产总值, 已逾万亿15。 现代都市, 高楼林立,
水陆畅通, 马龙车水。 宜居之城, 文明现代。
客临烟台, 宾至如归。
注释:
1、史沿万载指烟台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烟台繁衍生息。
2、白石、龙山指7000年前这里产生了新石器时代的白石文化,4500年前进入龙山文化时期。
3、夏朝时东夷族在此建国。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齐郡、胶东郡腄县。西汉置东莱郡、胶东国,隶属青州刺史部。东汉、三国属青州东莱郡。西晋属青州东莱郡、东莱国。东晋属东牟郡。北魏属光州东莱郡。南北朝后期、隋代属东莱郡。
4、唐朝至五代,烟台地置登州、莱州,隶属河南道。北宋属山东东路登州。金代属山东东路宁海州。元朝仍置登州、莱州、宁海州。
5、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明政府设奇山守御所。这是烟台最早的城市雏形,在北山筑烽火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
6、1861年,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同年8月正式开埠,1862年设立“东海关”。
7、神话中传说的八仙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相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在烟台蓬莱渡海去灜洲时,各自施展自己的神通。
8、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牟平、文登、乳山交界处,南北35公里,东西50公里,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为胶东半岛东部最高峰,素有“仙山之祖”的美誉。
9、春鹃秋枫指春天的杜鹃花和秋天的枫叶。
10、珠算始祖指徐岳。约生于汉顺帝永和年间,卒于曹魏黄初元年(220年),东莱掖县人。珠算创始人、数学家。协助共老师刘洪推算日食、月食,发现白道与黄道夹角,完善《乾象历》。
11、西行劝善指丘处机。1148 ~1227年,南宋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道学家、旅行家等,栖霞滨都里村人。19岁学道,1220年西行见成吉思汗,劝其“敬天爱民”“止杀保民”,被封神仙统领道教,其思想影响中国及东南亚文化。
12、政卿大夫指淳于髡。战国齐国黄县(今龙口市)人,政治家、思想家,博学善辩,是稷下学宫有影响力的学者。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列首席。
13、抗倭名将指戚继光。1528 ~1588年,蓬莱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常胜将军。东南抗倭12年,历经80余战,平息倭患,稳定北方边界,为国家统一和改革做贡献,还改良中国军刀,锻造“戚家刀”。
14、十大名人指烟台历史上的十位名人。即淳于髡(kun)、徐福、徐岳、丘处机、戚继光、宋琬、郝懿行、张弼士、王懿荣、徐镜心等。
15、2024年烟台市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1.08万亿元。
《蓬莱阁赋》
乙巳蛇年初夏,随文友采风1,再登蓬莱阁,作赋抒怀。
鲁北滨海,丹崖山。北临黄海,西通渤海。向北百公里与旅顺相对。万米之外,长岛屏卫。
汉武帝刘彻巡访神山不遇,筑城冠名“蓬莱”。北宋嘉祐六年,登州知州朱处约见丹崖山临海,景色秀美,修蓬莱阁,撰《蓬莱阁记》,中国四大名楼在列。
蓬莱阁名于建筑之精巧、文化之深厚、仙境之奇妙、景色之秀美。
主阁建于断崖峭壁之上,丹崖山巅,朝南坐北,依山傍水。
海上观阁,阁影婆娑,随波荡漾,犹如倒立于细波碎浪之间。
远眺主阁,海雾缭绕,时隐时现,呈现“仙阁凌空”之美。
近观阁体,双层木质,古朴雅典。雕梁画栋,斗拱飞檐。
工艺绝伦,气势宏伟。十六赤柱,环列阁底。穿厢登阁,明廊绕边。四周美景,尽收我眼。
置身阁中,海风习习,云雾拂面,犹有吞云吐雾之感。
春夏、夏秋之交,晴空万里,常现“海市蜃楼”瑰丽奇观。又有“八仙过海”千年流传,仿若“人间仙境”一般,令人神往,遐想万千。
极目向北,或雾遮烟障、白浪滔天,或碧波万顷、波光粼粼,或海天一色、孤帆点点。低头俯海,奇石礁盘,海浪拍岸,涛声阵阵,颇有“渔梁歌钓”之氛围。
眺望向南,寺、庙、宫、馆,亭、台、楼、阁,门、坊、墙、轩2,错落有致、依山而建。道教、佛教,两教文化,汇聚相对3。古代、现代,历代建筑,先后并存4。青松、翠柏掩映,藤蔓、翠竹点缀。融北国建筑之粗犷、简洁,南方园林之秀雅、精美。
向东而观,蓬莱水城,明、清要塞。水门、码头、灯楼、炮台,及天桥、小海,一应俱全。偏南,戚继光纪念馆诉说爱国名将镇守边关、威猛善战,令倭寇闻风丧胆。
转身向西,田横山一览无余。山顶之合海亭及两海相交灯塔清晰可见。偏南,古船博物馆,见证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之奇迹5,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之精湛。
每每到此,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流连忘返。领略仙境,传承文明,壮我中华,固我河山。
注释:
指2025年5月16~19日知音识曲文学社在烟台组织的“全国优秀作家创作交流暨现场诗会”期间,文友蓬莱阁采风活动。
蓬莱阁包括蓬莱主阁、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等 6 个单元建筑和清碧轩、三官庙等单体建筑,以及众多寺、庙、宫、馆,亭、台、楼、阁,门、坊、墙、轩等,组成宏伟的阁群。
蓬莱阁的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三官庙、吕祖殿等属于道教建筑,弥陀寺等属于佛教建筑。两教建筑汇聚于蓬莱阁群中,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弥陀寺建于唐贞观年间,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宋代后,道教兴起,弥陀寺香火渐稀。唐武宗年间,发生禁佛运动,弥陀寺虽未拆除,但僧尼还俗,门庭冷落。明万历十一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赴鲁传教,弥陀香火复盛至今。
弥陀寺、龙王宫、三清殿等为唐代建筑,蓬莱阁、天后宫等为宋代建筑,港口和码头宋、明时期修建,吕祖殿等为清代建筑,而古船博物馆和戚继光纪念馆等则是改革开放之后建设的。
蓬莱从唐朝至清朝一直是胶东半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国北方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和通商口岸,是连接东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告慰甲午忠魂
——第五次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有感》
甲午之年
黄海海面
乌云笼罩
恶浪翻滚
日寇野心勃勃
多次向我挑衅
我北洋水师被迫反击
世上铁甲军舰首次开战
旌旗猎猎
战鼓震天
硝烟弥漫
炮火连天
水兵们的眼神
犹如射向敌人愤怒的子弹
勇士们的吼声
回荡在波峰浪尖
英雄们的鲜血
染红了甲板和海面
他们奋勇反击
愿与战舰同存亡
誓与海疆共命运
国运多舛
寡不敌众
弱不胜强
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清政府签下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割重地
赔巨款
从那时起到现在
黄海涛声
回荡在我们耳边
那是甲午殉国将士们发出的
不屈与遗憾
巨浪拍岸
震耳欲聋的回响
诉说着旧制度的
软弱与腐败
长卧海底的战舰
在海流中低吟
告诉我们落后只能挨打
从那时起到现在
一位位民族英雄
一代代中华儿女
英勇奋斗
前赴后继
埋葬封建王朝
赶走日本强盗
推翻三座大山
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励精图治
自力更生
改变我国的一穷二白
改革开放
创新发展
攀登人类科学之巅
“东风”快递全球送达
北斗导航世界覆盖
万米深潜海底探险
神舟系列遨游太空
大驱航母驶向深蓝
六代战机翱翔蓝天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祖国统一随时实现
引领世界指日可待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走向人民的共同富裕
我们正在
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绩
告慰甲午为国捐躯的忠魂
2025年5月18日写于烟台
作者简介:
孙培中,字慎子。浙江省绍兴市人,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爱好文学、书法、兰花。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