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香游记罗浮山之畲族见闻》原创/查天生
晨雾未散时,查月贵宗亲驱车沿着盘山公路向畲族村进发。转过第七道山弯,忽见一块巨岩如卧牛伏地,岩面斑驳的赭红题字"畲族村"在雾霭中若隐若现,旁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金属标牌倒映着天光,像一枚别致的徽章。
绕过巨岩,眼前豁然开朗。错落的木楼枕着溪流而建,白墙黛瓦间飘荡着靛蓝的扎染布幔。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口幕墙的游客中心,流线型的屋顶与后山的梯田遥相呼应,传统干栏式建筑与现代极简设计在此奇妙共生。透过落地窗望去,身着彩衣的畲家姑娘正在教游客编织彩带,银镯碰撞声与欢笑声在玻璃上撞出清脆的回响。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发现每块木牌旁挂着竹编灯笼,"广粤古道"的指示牌竟是用渔网装饰。转角处遇见几位老者围坐对弈,楚河汉界竟画在晒谷场的篾席上。他们操着南粤古音普通话热情邀我旁观,棋子落定时,远处传来悠扬的畲族山歌,惊起竹林间一群白鹤。
午后坐在观景台,月贵宗亲正在拿着钱财如散财童子一样,发放,那些笑脸与云海漫过栈道一起,定格,成为历史。
一种最朴实的画卷将畲族的古老故事铺陈,清风拂过,山涧的清凉,这些慈善大爱如龙涎香都更令人沉醉。
暮色降临时,百年枫杨树下银发阿婆,她说她姓香,已经九十高龄,之前因为采药迷路,误入畲族境地,最后因为畲族小伙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嫁作人妇,月贵宗亲握着她的手说,我们都姓查,你们香氏也是查开祥发源,说完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原来她是香翰屏将军的远方侄女,她捧着陶罐教我辨认草药,陶罐上印着一个香字。她说畲医的智慧就藏在"七叶一枝花"的纹路里,而这些古老的药治,现代人都不学了。并说起他是远方叔叔香翰屏将军的故事,那是广西浦北石冲乡坡子村的事情了。她笑呵呵地指向村后那条新修的栈道:"他若活在今日,一定会过来看他的侄女我。
查月贵宗亲早已泪流满面,这些畲族的历史原来一直与查香一起,岁月荒了又凉,静美流年,栖居他乡。
我们将继续追寻查香罗浮山他乡故事。。2025/5/22查天生笔于畲族文化村。
《查香游记罗浮山之畲族见闻续》
原创/查天生
这个银发阿婆拉着我们的手,老泪纵横。我看到她蠕动的嘴角欲言又止,她颤抖的手指着广西浦北的家乡方向说:"那是我的家乡。"接着用带着畲族口音的浦北土白话道:"我叫香招娣,父母亲盼着生个弟弟。"
山风吹过,那些落叶翻飞搅动,将她的靛蓝色头巾轻轻扬起。服饰上的银饰在风中叮当作响,传得老远。
一种悲苦在心底漫开,如山涧溪流与山间岚霭般浸润每一寸土地。古老的苍凉与孤寂,在林间鸟鸣中愈发深邃——涅槃的查香族人,正见证着一个时代。
香招娣阿婆的牙齿稀疏如银发,寥落得似那百年风雨的期待。或许这正是此次查香行旅最好的注解。她说:"我天天盼着香家人的消息,特别是叔叔香翰屏将军。香氏后人还好吗?他们还在坡子村吗?"
我们连连点头。回不去的时光已斑驳了她的面庞,她的希望正是身后查香族人前进的动力。这种思念令人潸然。
她始终自言自语,目光东飘西荡。恍惚间眼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从前。
广西浦北,内蒙河套,东莞横沥,新疆——这些查开祥后裔的香氏族人,在各地生根发芽。而查香他乡的故事、温情、美丽,那些故事正是彼此前行的动力。
月桂宗亲在车掉头后叹息一声,如那些畲族村的房梁下的琵琶,在山风中摆动。
2025年5月22日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