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半世纪,只为那份情
杨庆华
当兵三年多,踏足襄渝、京通两条线。时光如指缝间的流沙,悄然而过,眨眼的工夫,就退伍回到了家乡。从复退办分到高校工作之后,公事家事一大堆,柴米油盐酱醋茶,须臾之间就到了天命之年。这时,有同学加战友说,天命都知道了,人命不能不知。能做的事情赶紧做,不留后悔尘世间,似觉有三分道理,七分情怀,于是,我再次踏上了我的寻找战友之路。

我要找的是我们连的副指导员--龚洵胜,以前,我也曾有一拨无一拨地、断断续续地找过。
武汉有座宝庆码头,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我曾经在此寻找。所谓“宝庆”,是湖南省新化县的旧称,龚洵胜乃湖南新化人也。自明朝开始,新化人用本地之煤之竹,扎筏放排,通过资水,顺流而下,过洞庭、入长江,在汉口长江与汉江的交汇点落脚,形成堆栈。经营数年后,清嘉庆元年,有了宝庆帮,建了宝庆码头,大量新化人涌入,当时,新化县城3万人,而武汉宝庆码头有4至5万新化人。所以,武汉有人调侃,新化当地,家家都有亲戚在宝庆码头,要寻找千里之外的新化某某人,只需到宝庆码头打听就行了。我信了这民间传说,70年代至80年代,通过朋友和熟人助力寻觅,造访过不少人,但都没查到副指导员的下落。
五十岁以后的寻找,则更具体,更细致。我通过铁39团政治处、宣传股的老乡们,从湖北天门、钟祥、襄阳打听到湖南长沙、新化等,不是杳无音信,就是查无此人。接着,又扩大寻找范围,通过我们连队在四川、山东、广东、海南的战友打听,还是劳而无功,让人沮丧得很。两个月前,一钟祥战友,通过战友的儿子,再通过其儿子的熟人,在新化境内张网查询,不知转了多少道弯,竟然帮我找到了副指导员,如我所愿,喜上眉梢。
520--一串平常的数,也是一组幸运的数,我终于在这一天找到了我的副指导员。我们通了话,聊了天,离别五十年,没有一丝生疏感,好像一直在一起生活,一直都没有分开过。入夜,旧事历历,映入眼帘,军营过往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我仿佛回到了昨天,回到了那个我们朝夕相处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乌苏沟……

1974年下半年,连里新来了副指导员龚洵胜。连长接到39团政治处的电话,派我到四合永迎接新上任的副指导员。龚洵胜是宣传股的干事,1968年从湖南新化县入伍,当兵前是新化县一中的66届高中毕业生。现在是39团赫赫有名的笔杆子,所谓反映团里典型经验的大材料都出自于他的手笔。还没到连队报到,全连上下,从干部到战士都服他。是何原因未进门先服人,名声也。俗话说,名声在外,有好有坏。龚干事的名声,是直筒子、笔杆子、霸蛮子。
在围场时,部队的营房都是一个模板建成的。大门一进,是连队的小会议室。左右两间房,连长、副连长一间,指导员、副指导员一间。可龚副指导员显得与众不同,通信员把他的行李搬到指导员房间归整后,他又忙不迭地把行李搬到隔壁我的房间里,说与我同住。我笑着说,首长们住在一起,一是方便研究工作,二是待遇问题。哪有连首长住在文书房间里的,不太合适嘛!他回我,“同要好伴,住要好邻”。我听过这句湖南谚语,于是回他一句:“有钱钱打发,冒钱话打发”的不着四六的话。他说:你小子哪里学的怪话,用湖南俏皮话对付湖南人。
他人还没到我们连队,大胆“抗旨”的故事就传了过来。他在宣传股工作时,有一次一位副参谋长颐指气使地叫他过去,给他布置一项工作。他不冷不热地回答,司令部首长无权给政治处布置工作,只能协调。搞得人家灰头土脸,老大不高兴的。从此,龚洵胜顶撞领导的名声就传开了。下到连队来,我问他有这回事没有?他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我们俩一间房,床对着床,中间隔着一摞小木箱。每天熄灯号过后,我们就开始看书、聊天、讨论问题,直至深夜,共度一年有余的时光。我写的所有文字材料,他只提意见,从不修改,时不时还取笑我,耳边常常想起他说的话:想不到你会犯这样的文字上的低级错误;你对局部和全局的理解有偏差;你再读一读这段话,到底通不通?云云。我明白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良苦用心,是想让我记住那些因疏忽和不懂而造成的错误,今后不再重犯。
有一天,连队通信员王世宝问我,怎么分析“我喜欢画画”这句话的句子成分和词性。我念经一样地答道,“我”是主语、名词。“喜欢”是谓语、动词。“画画”是宾语、动词。龚副指导员正站在身后,接住了话茬儿。“画画”,前面一个“画”是表示动作,是动词;后面一个“画”是指一个名称,是名词。所以,“画画”是一个合成动词。这样理解是不是更细致、更全面一点?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一步一个脚印,要穷根究底呀!副指导员一番话,像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语文课,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飘飘然,从此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有一段时间,连长和指导员发生了冲突。起因是政治处保卫股一位干事,下连队与指导员一个人交谈后,写了一篇我们连保卫工作做得好的经验材料,然后,指导员到全师保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传经送宝。会后,连长看到会议文件、材料,才知有这样一个会议。问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有一段连长对一位战士鲁莽、粗暴,引起剧烈矛盾,指导员从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矛盾得以缓解的文字。这本是压根儿没有的事,所以连长气不打一处来,认为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转身回屋,说要枪毙指导员。副指导员听见吵架声,机警地将连长的佩枪藏了起来,随即拿起电话向营、团首长报告前因后果,我们也随之扯开了他们的扭打,当天下午,师、团、营三级首长来到连队解决问题。事后,副指导员与我聊天,他缓缓地说,人一辈子,所遇大事小事一大堆,口从心出,总要掂量轻重。人总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能得到些什么,总得学会接受生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话里话外,我看到了他的机敏、悟性和眼光,看到了他遇见大事沉着冷静而不糊涂。
从那以后,龚副指导员成了我们的主心骨,成了连长和指导员之间的调和剂,连长、指导员做什么决定都要经过他恩准似的。这事看起来不顺当,不规范,但细细想来,人的人品和能力,总是第一位的。人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有了教训,连长和指导员都很小心了。

有一个时期,我们团的一位副政委到连队蹲点,那时正风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反对资产阶级特权。他发现我是从五七干校出来的,揣测我是后门兵,动员我给领导写封信,自愿回原籍参加生产,并说这样可以出名。他同时告诉我,铁道兵里有一位从湖南酃县当兵的战士,因为是开后门当的兵,主动站出来,要求退回到当兵前所在县,继续当知识青年,而且军报、铁道兵报,连篇累牍的宣传,多光荣啊。首长说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既不敢抵制,又不敢辩解。副指导员听闻此事,不动声色,语重心长地如是说道:人生如逆水行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在抵达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和沉默,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果断地放下。他的话,像是特珠暗语,像是谆谆告诫,细嚼慢咽之后,感觉有避开锋芒、韬光养晦之嫌。至此,我把他视为我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
相处一年多的时光,我感觉他具有湖南人性格中显著的仗义特点,体现在他乐于助人、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上。这种仗义,自古以来就与湖湘地区的江湖气相联系,表现在豪爽、侠义和气节上。当他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展现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处事态度。这种仗义,不仅体现在他骨子里的侠义精神,而且印证了他对于正义和公平的坚守……
我退伍时,他正在探家。临到上车,天空飘起了雪花,坐在送兵的敞篷车里,读着他刚刚寄来的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获得舞者的鲜花簇拥和隐者的清逸自在,也不可能独自欣赏所有的风景、占完所有的好处。心平气和,随遇而安,才是正道。一生一世,凡人凡事,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读着读着,我眼里噙满了泪花。如此通透,如此贴心,如此有哲理之人,使人感慨万端,泪眼朦胧。其实,匆匆那年,他刚好30岁。
我带着旧日时光的印记,穿越人海,迎接缓缓归来的副指导员,期待着我们半个世纪后的重逢……
2025.5.20.于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