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无不打上历史的印记
和时代的音符
李广聚(傲然)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也是时代的镜子。每一首歌曲都深深镌刻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无数歌曲串联起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在黑暗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着光明与解放。《松花江上》便是那个苦难时代的悲歌。1935年,张寒晖目睹东北沦陷后,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关内,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惨状,刺痛了他的心,他以如泣如诉的旋律和饱含血泪的歌词,创作出这首经典之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对家乡的眷恋,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天》唱响大江南北,生动展现了解放区的崭新气象。“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把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满怀豪情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1963年,李劫夫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应运而生。李劫夫以激昂豪迈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歌词塑造出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这首歌大加赞扬;20世纪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1963年,毛主席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热烈响应。1965年,又出了个英雄王杰,其歌词是“革命时代出英雄,英雄个个像雷锋,雷锋式的战士好王杰,又为我们树标兵”
从松花江上的悲愤抗争,到《解放区的天》的欢欣鼓舞,再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豪情壮志,及六十年代,学习英雄的高潮时的这些歌曲,跨越时空,带着鲜明的历史记忆,记录了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建设发展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着光芒。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