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休息,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杨东
1956 年 12 月 31 日,我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呱呱坠地。小时候,家里生活虽不富裕,但充满温暖。土坯房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父母粗糙的手为我夹菜,那是我对家最初的记忆。
1961 年春天,我跟着母亲进疆,落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那片广袤的土地,黄沙漫天,却有着别样的生命力。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经历了许多艰辛,也收获了无数宝贵的回忆。初中没毕业,高中仅上了一个月,就早早步入社会。在连队接受再教育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吃苦,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当过兵,那段经历让我拥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做过老师,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后来,我又在塔里木深处的监狱和天山深处的工厂工作,那些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我的心智。
1986 年 1 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被借调到没有正式刊号的信息报当记者,就此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从地级党报到省级党报,再到国家通讯社,这一路走来,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无数感人的故事。2016 年 12 月 31 日,我退休了,结束了漫长的职业生涯。
退休后,我先后被多家党政、企事业单位返聘,担任专家顾问。每天,我认真做好 “受聘” 份内的事,工作之余,便是我最惬意的时光。除了吃饭睡觉,我把其余时间都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上网浏览重要推文,紧跟时代的步伐;聆听中外古今经典音乐,让心灵在旋律中得到慰藉;在笔记本电脑上看中外经典电影,体验不同的人生;闲暇时吹奏笛子曲,悠扬的笛声仿佛能诉说我的心声;偶尔和朋友网聊,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样的生活,充实、开心又轻松。
身边的朋友对退休生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说,退休了就该好好休养,去游历名胜美景,看遍世间繁华;有的说,去广场上唱歌跳舞,享受悠闲时光;还有的说,帮儿女照料孩子,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或者下棋打牌搓麻,打发时间。也有朋友觉得,退休了就只消费不挣钱,钱什么时候能挣够呢?挣再多,到最后也带不走,所以该吃吃该喝喝,会花钱才是硬道理。
在我看来,最好的休息就是做自己想干的事,如果能把这件事干得出彩,那便是更好的休息。就像那对盼着孩子回家的老人,孩子们回来时,即便他们忙着玩手机不帮忙,老人依旧满心欢喜地买菜买肉,精心烹饪一大桌好菜好饭。看着儿孙们吃得开心,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幸福。哪怕饭后独自收拾残局,身体疲惫,心里却满是满足,因为他们为家人付出了爱,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休息。还有那个痴迷足球的小伙,为了看世锦赛从子夜看到天亮,虽然第二天上班时脸青眼红、浑身酸痛,但他觉得在夜里尽情享受了足球的盛宴,这就是属于他的最好休息。再看那位贤妻良母,节假日里独自忙碌,上午洗衣洗被,下午做一桌好菜,看着丈夫和孩子吃得香甜,她内心的快乐无法言表,这个周末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个人对休息的定义都不同,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喜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
当我们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时,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内心的疲惫也会一扫而空。所以,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要忘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那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生活给予我们最美好的馈赠。
人生当有梦,努力皆值得
作者:杨东
在人生的长河中回溯,那些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或幼稚,或荒诞,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曾经懵懂的心灵。我的故乡,隐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那片被称为 “大漠农场” 的地方,承载了我最初的梦想与憧憬。
犹记得那个夏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沙地染成一片金黄,同学和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年少的我,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无限遐想,鼓起勇气对数学老师说道:“我以后要当数学家,创造‘杨东定理’。” 又转身向语文老师许下宏愿:“我将来要成为像 ×× 那样的记者,或者××那样的作家。” 那时的我,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梦想触手可及。
如今回首,只觉脸颊滚烫,如芒在背。
我的数学老师,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天体物理系,硕士学历的他,曾参与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运行轨道的计算工程;语文老师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新闻系本科,在国内高端媒体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而我那看似异想天开的梦想,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可他们并未嘲笑我的年少轻狂,反而给予了我无尽的鼓励,为我实现梦想出谋划策。
时光匆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地前行。没有耀眼的文凭,命运却和我开了个玩笑,我成为了母校的语文教师。这在故乡人眼中,或许是一种无奈与悲哀,但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转折的关键契机。
此后的近 20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先后获得了四次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进修机会。每一次进修,都有老师推心置腹地告诉我:“努力成为记者,再努力成为作家。当记者能维持生计,成为作家才能收获尊严。” 我怀揣着老师们的期望,努力奋进,命运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次进修结业回到原单位不久,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我被调去任语文教师。第二次进修归来,恰逢地区报社公开招聘采编人员,我报名后幸运地被录取,成为副刊文学编辑。第三次进修后不久,我调到省报当记者。第四次进修后,我被推荐到国家通讯社任记者,直至退休。
工作期间,我还出版了几部新闻、文学作品集。
在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上,我深知自己并非天赋异禀,能取得这些成绩,写作就像一块神奇的 “敲门砖”,让我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曾经想要成为数学家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我渐行渐远。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我虽没能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却也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圆” 了自己的数学家梦。
还记得曾听过的一则相声,说 “武则天是数学家 —— 五过则添,为四则舍;五则添(武则天)”。这虽是逗乐的段子,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我,每逢登记年龄,总会不自觉地用 “四舍五入” 法,把自己说大或说小,仿佛这样就能离数学家的梦想更近一步。那些画面,至今仍清晰如昨,如今的我已步入暮年,回想起这些,心中满是感慨。
“数学家梦”“作家梦”“记者梦”,这些曾经在心中种下的梦想种子,有的开花结果,有的中途夭折。但仔细想来,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重要的不是梦想是否实现,而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成长。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子,那些在挫折中依然坚持的瞬间,都成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无论梦想的结局如何,只要曾经努力过,就足够了。因为努力的过程,才是梦想真正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