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生态农业促进会
千阳县老科协
西府有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宝智
千阳县5月22日电(农艺师李宝智) 持续百日的干旱炙烤着关中大地,千阳县作为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门户,同样饱受高温少雨之苦。5月21日夜,恰逢小满节气,千阳县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其中,曹家塬村降雨量达18、5毫米,位居全县之首,为久旱的农田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百日大旱终得缓解,
自今年2月以来,陕西关中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多地出现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千阳县作为传统农业县,小麦、玉米等作物正值生长关键期,干旱导致土壤墒情急剧下降,部分田块出现龟裂,农民忧心忡忡。 “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就悬了。”曹家塬村村民李老汉望着干涸的麦田,眉头紧锁。据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5月中旬,全县受旱面积超过8万亩,部分山区人畜饮水有点困难。
小满夜“追云播雨”
5月21日,小满节气当晚,气象部门监测到千阳上空云层增厚,具备人工增雨条件。县人影办迅速组织作业队伍,在全县几个作业点同步开展火箭增雨和高炮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数枚。
“此次作业时机把握精准,云层水汽充足,增雨效果显著。”千阳县气象局介绍,作业后全县普降小到中雨,平均降雨量达15毫米,其中曹家塬村降雨量最大,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曹家塬村的“甘霖”
作为此次增雨的最大受益区,曹家塬村的村民难掩喜悦。“夜里听到雨声,我赶紧跑到院子里看,雨点砸在地上,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村民宋大姐笑着说。村支书李永忠表示,这场雨不仅解了农田的渴,还补充了村里的蓄水池,为后续夏播奠定了基础。
县西府有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表示,此次降雨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尤为关键,预计可提升产量10%左右。同时,县里将趁墒情改善,指导农民抢种秋作物,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
科学抗旱仍在继续
,尽管人工增雨取得成效,但千阳县抗旱工作仍未松懈。县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调配抽水设备支援重点村镇,并安排农技人员下乡指导节水灌溉。县气象局表示,将继续监测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天帮忙,人更要努力。”千阳县在抗旱调度会上强调,全县将坚持“保民生、保生产”两手抓,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全力守护粮食生产底线。
这场“小满雨”虽不能彻底解除旱情,却为千阳大地带来了希望。干渴的泥土重新湿润,农民的眉头渐渐舒展,关中平原的麦浪,正期待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作者简介:李宝智,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曹家塬村人,农民,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果树专业,为农民科技专家。现任杨凌生态农业促进会副会长。热爱文学,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发各公众平台。
2013年入选“全国好人榜”;2020年获得宝鸡市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金秋”活动论文三等奖;分别获得市县镇不同荣誉称号与表彰3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