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青石嘴纪念碑感怀》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青石嘴村,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引人注目。纪念碑共由基座、碑身、骑马士兵雕像三部分组成,主体高19.35米,碑体两侧翼高十米,碑铭高七米。象征着革命先烈在青石嘴战斗的胜利,而故事就发生在1935年10月7日这天。
“青石嘴,踞于六盘山东麓,青山作屏,茹河萦回,四周的碧野一望无际,鸡鸣三县,是平银公路的必经之地。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国难深重。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此地受阻,遂与国民党军激战,著名的青石嘴战斗由此打响。”纪念碑上,这些文字描绘着当时战斗的重要意义。
1935年9月20日,北上的红军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在甘肃岷县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并根据革命形势确定了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那就是声东击西,佯攻天水。
陕甘支队辖3个纵队,7000余人兵分两路,由静宁界石铺进入固原,继续向陕北挺进。
10月6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伟大革命家随林彪司令员、聂荣臻政委和左权参谋长率领陕甘支队右路一纵队,经过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进入今原州区张易镇。 此时,红军处境十分危险,一方面是雄关六盘山横亘于前、地形复杂;另一方面,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在六盘山东麓和尚铺、青石嘴、开城一带踞守堵截,阻击红军,又安排第三十七师毛炳文、第二十四师李英部继续沿西南公路追击红军;山城固原还驻扎着何国柱骑兵的大队人马和马鸿宾的步兵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红军已经对敌情内部有初步了解,大致确定了敌军兵力相对薄弱的青石嘴,准备从那里突围。很快,红军主力部队迅速挺进六盘山主脉地带,这里四面环山,行进到青石嘴以西约一公里的一个小山洼时,发现敌门炳岳部十九团运输物资的两个连刚刚进入青石嘴进行修整,经过观察现场情况后,毛泽东提出“攻击要猛,要快,要狠”的作战要求,并亲自部署了战斗任务,令王开湘、杨成武率领4大队从正面交锋,杨得志、萧华的1大队和张春山、赖传珠的5大队分别从两侧迂回,陈赓、邓华率13大队后卫掩护,形成钳形包围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敌人。
此时,国民党的部队正在河滩树荫处吃饭、休息。猛然看到红军战士像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国民党军顿时乱了阵脚,就像被等待屠杀的羔羊一样四处逃窜,而红军战士仅用了短短半小时就打赢了仗,打得很漂亮。
原州区原党史办主任魏国营介绍,青石嘴一役共歼灭骑兵200多人、缴获战马100多匹、弹药物资十余辆马车,是长征路上缴获战马最多、物资最多,且没有伤亡的一场胜仗。战斗胜利后,红军利用这些缴获的战马组成了骑兵侦察连。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骑兵侦察部队正式诞生了。瞻仰青石嘴纪念碑,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国心、报国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赵尊祥,原州七小六(3)班
指导老师:吴霞
钟声点评:
作者虽然年龄小,但对此次红军军战史上的特别战斗表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重在参与,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学习历史,增长知识,经受锻炼,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