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张维军作品
☘️《 提心吊胆的春天 》
春天快来了
令我最担心的
不是花儿们
招蜂惹蝶地开
而是担心她们
也听信谗言
只开花
不坐果
2025-01-26
❊ ❊ ❊ ❊ ❊ ❊
🌹【吉特赏析】
《提心吊胆的春天》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忧虑,构思新颖且引人深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儿赋予情感,担心它们受到外界影响而“只开花,不坐果”,这种表述既富有创意又富含哲理。诗句简短而有力,语言平实却不失深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规律的深刻思考。诗作情感细腻,寓意深远,让人在感受春天美好的同时,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值得回味。
🔸🔸🔸🔸🔸🔸🔸🔸🔸
2
张维军作品
☘️《 立春贴 》
没人说春宵苦短
也没人说春宵一刻
几个老同学相约一起
吃饭,喝酒
也没谁说年少轻狂之事
都几十岁的人了
没有人,说今日立春
有几个人刻意看向窗外
也没有谁说
夕阳红
2025-02-03
❊ ❊ ❊ ❊ ❊ ❊
🌹【吉特赏析】
《立春贴》描绘了老同学相聚的温馨场景,避开了常见的春日俗套表达,转而聚焦于平凡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文中虽未直言“立春”,但从“刻意看向窗外”、“夕阳红”等细节,春意悄然渗透。聚会氛围温馨而不失淡然,老同学们的默契与岁月的沉淀跃然纸上,展现了生活平淡中的真味。文字简练,情感深沉,给人以温馨与遐想的空间。
🔸🔸🔸🔸🔸🔸🔸🔸🔸
3
张维军作品
☘️《 卑微的 》
也和庄稼们一道
长在一片肥肥的土壤里
大家都认识庄稼的
大家都在谈论
今年的收成
一棵野草
因为世人的偏见
便自惭形秽地
显出卑微
2025-03-10
❊ ❊ ❊ ❊ ❊ ❊
🌹【吉特赏析】
《卑微的》描绘了野草与庄稼在田野中的对比情境。作者巧妙地利用庄稼与野草的共存,反映了社会对"不同"之物的偏见,以及这种偏见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诗中野草因世人的眼光而自卑,情感细腻且引人深思。意境深远,寓意丰富,通过对卑微野草形象的刻画,呼吁人们对偏见进行反思,学会平等看待万物。简洁却不失力度,是一首值得回味的现代短诗。
🔸🔸🔸🔸🔸🔸🔸🔸🔸
🔸🔸🔸🔸🔸🔸🔸🔸🔸
4
张维军作品
☘️《 石 头 》
小时候
我见过很多的石头
我不否认
母亲,见过的石头
比我见过的更多
但母亲,一辈子
都不知道
在我的心里
打水漂的那种
2025-03-12
❊ ❊ ❊ ❊ ❊ ❊
🌹【吉特赏析】
《石头》通过对比“我”与母亲对石头的认知,展现了不同代际间的视角差异与内心世界的微妙。母亲见识过无数石头,象征生活的磨砺与岁月的沉淀;而“我”心中那块能“打水漂”的石头,则寓意着童年记忆、纯真梦想或内心未泯的玩心。诗作虽短,却余韵悠长,引人深思,关于成长、记忆与亲情的联想悄然浮现。
🔸🔸🔸🔸🔸🔸🔸🔸🔸
5
张维军作品
☘️《 蚂 蚁 》
在这首诗里,我不再说佛
不再说一只蚂蚁爬上佛头
我说,你看
一只蚂蚁在大地上奔波
我说如果我的身体再小些
我就是另一只蚂蚁
2025-03-12
❊ ❊ ❊ ❊ ❊ ❊
🌹【吉特赏析】
《 蚂 蚁 》诗人通过放弃宏大的佛学叙事,转而关注微小的蚂蚁,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哲理。蚂蚁在大地上奔波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忙碌与不懈追求。诗人将自己与蚂蚁相比,表达了对平凡生命的认同与尊重,以及对融入自然、体会生命细微之处的向往。意境清新脱俗,语言凝练有力,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
🔸🔸🔸🔸🔸🔸🔸🔸🔸
6
张维军作品
☘️《 一棵树 》
开花是件幸福的事,树觉得
可人们却对她喋喋不休,说座果
才是幸福的
于是,一棵树
便一直,在这么些年间既开花
又座果
2025-04-05
❊ ❊ ❊ ❊ ❊ ❊
🌹【吉特赏析】
《一棵树》探讨了树的幸福观与人类视角的差异。诗歌通过树与人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本能与人类期望之间的张力。树认为开花即是幸福,而人类则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这种反差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生命节奏的尊重,也隐含了对现代社会过分功利追求的反思。诗句简洁而意蕴深远,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不同价值观及追求,引人深思。作品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
🔸🔸🔸🔸🔸🔸🔸🔸🔸
7
张维军作品
☘️《 画 符 》
他用的不是朱砂
而是红墨水
他用的不是黄纸
而是白纸
他在一张白纸上
画出弯弯绕绕的
线条,也与
道士们画的不一样
但他还小
但他坚信,他画的
就是符,就是
能避邪
2025.05.01
❊ ❊ ❊ ❊ ❊ ❊
🌹【吉特赏析】
《画符》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与信念。诗人通过对比传统画符材料与儿童的创意选择(红墨水与白纸),强调了孩子在传统与自我理解之间的独特视角。弯弯绕绕的线条,虽不同于道士所画,却饱含孩子的纯真与坚定的信念。作品短小精悍,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儿童内心世界的纯粹与不凡,同时也启发读者思考传统与创新的界限,以及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可小觑的力量。
🔸🔸🔸🔸🔸🔸🔸🔸🔸
8
张维军作品
☘️《 一只蚂蚁 》
本不想再写蚂蚁了的
但今夜,我却没忍住
又写了
不同的是
今夜我写的这只蚂蚁
与以往的不一样
它是我虚构的
它活在虚无的时空里
不会再
轻易地被人踩死了
2025.05.01
❊ ❊ ❊ ❊ ❊ ❊
🌹【吉特赏析】
《一只蚂蚁》诗人以“蚂蚁”为载体,表达了创作的冲动与自由想象的力量。起初的“不再想写”与“却没忍住”形成反差,体现了灵感的突现。诗中的蚂蚁不同于现实,它是虚构的存在,游走在虚无的时空,这种设定赋予了作品超脱现实的意味,同时暗示着生命虽渺小却可拥有无限可能,且免受现实苦难的侵扰。作品简洁有力,情感细腻,引人深思。
🔸🔸🔸🔸🔸🔸🔸🔸🔸
9
张维军作品
☘️《 废 铁 》
几十年了
刀,也知道
好汉不提当年勇
一把刀,因为没有了
锋刃,收废铁的就说
它是废铁
曾经用它砍瓜切菜的
主人,也跟着说
它是废铁
2025.05.01
❊ ❊ ❊ ❊ ❊ ❊
🌹【吉特赏析】
《废铁》一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物品价值与时间的变迁。通过一把失去锋刃的刀的视角,反映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的人生哲理。诗中,刀从实用工具到被定义为“废铁”,象征着昔日辉煌到被遗忘的命运,引人深思。主人随声附和的态度,更添几分世态炎凉的意味。诗作寓意深刻,通过对刀的遭遇,映射出人们对于过往价值的淡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
10
张维军作品
☘️《我用夸张写一只蚂蚁》
我用夸张
把一只小小的蚂蚁
写大了
许多动物
都来指责说我的不对
我认了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
还有那么多的人
也来指责说我的不对
2025.05.02
❊ ❊ ❊ ❊ ❊ ❊
🌹【吉特赏析】
《我用夸张写一只蚂蚁》这首小诗以夸张的手法开篇,创意独特,将日常微小的蚂蚁“写大了”,瞬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随后,通过动物与人类的双重指责,构建了一种反差情境,引人深思。诗作简短却富有哲理,让人不禁反思艺术与现实的界限,以及个人创作自由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关系。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对现实的微妙讽刺。
🔸🔸🔸🔸🔸🔸🔸🔸🔸
11
张维军作品
☘️《 一个唯物论者 》
一个人,塑造了一尊泥菩萨
他,跪拜泥菩萨
一个人,打制了一尊石菩萨
他,跪拜石菩萨
一个人,铸就了一尊金菩萨
他,跪拜金菩萨
一个四处宣扬不信菩萨的人
他,偷偷摸摸地去跪拜了
泥菩萨,石菩萨,金菩萨
2025.05.04
❊ ❊ ❊ ❊ ❊ ❊
🌹【吉特赏析】
《一个唯物论者》以简洁的意象和重复的结构,辛辣地讽刺了表面唯物、实则迷信的伪善者。前三节通过"泥-石-金"的材质递进,暗示崇拜行为与物质价值的关联,而"塑造/打制/铸就"与"跪拜"的对比,凸显了人造偶像又自我奴役的荒诞。末节"偷偷摸摸"四字尤为精妙,将批判锋芒直指那些心口不一的"宣扬者"。全诗犹如一柄解剖刀,层层剥开精神崇拜的物质外衣,最终刺破的是人性中永恒的虚伪性。
🔸🔸🔸🔸🔸🔸🔸🔸🔸
12
张维军作品
☘️《 白手套,黑手套 》
白手套是白色的
黑手套,是黑色的
据说
某人一生混得不错
据说某人行事
有时是戴白手套
有时,是戴黑手套
2025-05-09
❊ ❊ ❊ ❊ ❊ ❊
🌹【吉特赏析】
《白手套,黑手套》这首诗以简短而鲜明的意象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白手套与黑手套,分别象征着纯洁与阴暗、正当与不公,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据说某人”的模糊叙述,增加了文本的神秘感和普适性,使读者能够联想到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及其复杂行为。寓言简洁有力,对比鲜明,虽短却引人深思,是对人性复杂性的微妙描绘,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
🔸🔸🔸🔸🔸🔸🔸🔸🔸
13
张维军作品
☘️《 立 夏 》
风很远
到处都是夏天
2025.5.16
❊ ❊ ❊ ❊ ❊ ❊
🌹【吉特赏析】
《立夏》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天初至的宁静与遥远感。诗句“风很远”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季节更替前的宽广意境。作品透露出作者对夏日来临的细腻观察和期待之情。
🔸🔸🔸🔸🔸🔸🔸🔸🔸
14
张维军作品
☘️《 论矛盾的产生 》
我不是鸡
我不会下蛋
我只是一个
在鸡蛋里
挑骨头的人
2025.05.09
❊ ❊ ❊ ❊ ❊ ❊
🌹【吉特赏析】
《论矛盾的产生》以幽默而独特的方式开篇,作者以“我不是鸡,我不会下蛋”自述,巧妙地设定了一个跳出常规思维的视角。随后将自己定位为“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这一比喻生动形象,暗示着作者对矛盾与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寓意深刻,激发读者对矛盾来源及解决方式的思考。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既富有哲理,又易于引发共鸣,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
🔸🔸🔸🔸🔸🔸🔸🔸🔸
15
张维军作品
☘️《 论人性 》
一敝,是成不了人的
一捺,也成不了人
心,是会变的
如果你不知道横插的一杠子
也许,你会一直心安理得的
活得
像牛
2025.05.19
❊ ❊ ❊ ❊ ❊ ❊
🌹【吉特赏析】
《论人性》通过“一敝一捺不成人”巧妙暗示人性复杂多面,需相辅相成。文中提及“心,是会变的”,指出人心的可变性与不确定性,暗示人性易受外界影响。提及“横插的一杠子”,比喻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诱惑,可能影响人的道德判断与行为准则。以“活得像牛”作结,虽略显突兀,却引发读者对人应如何活、何为真正人性的深思,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
🔸🔸🔸🔸🔸🔸🔸🔸🔸
16
张维军作品
☘️《 悬崖上的一朵花 》
其实,没有谁知道
它开得是多么的艰难
但它开了
但它……
喋喋不休说悬崖的好
2025.05.19
❊ ❊ ❊ ❊ ❊ ❊
🌹【吉特赏析】
《悬崖上的一朵花》这首小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孤独。"悬崖上的一朵花"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前两节平实有力,"艰难"与"但它开了"形成对比,展现生命的坚韧。第三节笔锋一转,用拟人手法和省略号制造转折,"喋喋不休说悬崖的好"既出人意料又引人深思,暗含对生存处境的复杂态度——或是感恩,或是自我安慰,甚至带有反讽。作品短小精悍,留白巧妙,通过花的独白引发读者对生存哲学的思考。
🔸🔸🔸🔸🔸🔸🔸🔸🔸
17
张维军作品
☘️《 说 求 》
我说的求
不是他说的球
更不是她们所说的㞗
但,我们都只是用口说的
并没有用文字来表述
于是我就没有理由恨他们
对我也,看穿着打扮
以貌取人
2025.5.20
❊ ❊ ❊ ❊ ❊ ❊
🌹【吉特赏析】
《说求》通过对“求”、“球”、“㞗”等发音相近却意义迥异的词汇对比,巧妙地展现了人们沟通中的误解与歧义。诗人接着指出,尽管表达各异,但大家终归都是用口述方式交流,这一点上的共性成为了和解的契机。末尾处,诗人反观自身,以“看穿着打扮,以貌取人”自我反省,暗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同时流露出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态度。简洁而富有深意,引人深思。
🔸🔸🔸🔸🔸🔸🔸🔸🔸
🔸🔸🔸🔸🔸🔸🔸🔸🔸
🔸🔸🔸🔸🔸🔸🔸🔸🔸
🔸🔸🔸🔸🔸🔸🔸🔸🔸
🔸🔸🔸🔸🔸🔸🔸🔸🔸
🔸🔸🔸🔸🔸🔸🔸🔸🔸
🌿 🌿 🌿 🌿 🌿 🌿 🌿
🔸🔸🔸🔸🔸🔸🔸🔸🔸

